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人選,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情的時候,天然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從維護大明統治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用大明百姓角度出發。畢竟他從小是太子,錦衣玉食。他知道這一切是從哪裡來的。是因為他的父親是皇帝,所以他才有這樣的一切。
如果說,他不是嫡長子,而今這一切未必是他的。
所以,對於太子來說,維護統治,並將大明江山傳給自己的子孫,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事情。
只是這樣的話,太子是不敢與朱元璋說的。
太子思忖片刻,說道:“何夕做得極好。兒臣是萬萬想不到的。只希望雄英能學到何夕幾成本事,也就心滿意足了。”
朱元璋說道:“何夕不是一個藏私的人。這一點你放心便是。我問的是何夕奏請的兩件事情。”
太子說道:“兒臣以為,遼東不僅僅應該設州縣,而是設府,設遼陽府。統合遼東庶務。否則的話,太不成體系了。”
朱元璋立即明白太子的意思了。
太子想往遼東安插人了。
僅僅是州縣,雖然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在遼東體系之內,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因為他們距離何夕太遠了。而遼東知府,或者說遼陽知府,有了這個官職,就很好辦事。
以遼東而今的規模,設州縣是可以的。但是設府,就有一點多餘了。
瀋陽,營口兩地,設府是不大夠格了。即便合在一起,設一個府,也不大夠,蓋因遼東人丁,十之七八都在軍中,都指揮使,下面十幾個衛所,佔盡所有人丁。即便高麗遷徙過來的。也有很多在衛所體系之下。
又有一些在廠礦體系之中,能編為民戶的,就更少了。
不過,遼東潛力非凡。先提一格未必不可以。
太子這一段時間,沉默了許多。似乎願意服從朱元璋的政策。朱元璋也是要給自己兒子一些面子的。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遼陽知府,你有什麼人選?”
太子想著自己夾帶裡的人。心中一動,說道:“劉璟可以。”
朱元璋說道:“劉先生的兒子?”
朱元璋的口中的劉先生,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劉伯溫。
太子仁厚,說起來劉基當年也教授過太子,是太子的老師。只是劉基很早就想退出朝廷風波。最後不得善終。甚至連誠意伯的爵位,而今也是空懸的。
劉基固然是被胡惟庸所殺。但是劉基很多想法,也不能讓朱元璋滿意。
這才根本原因。如果不是朱元璋對劉基失望,胡惟庸又怎麼敢動劉基一下。
太子之所用劉璟,首先是劉璟有才華。這一點家學淵源,並不比天下任何大儒差勁。更是有氣節。即便在洪武一朝,劉家沒有什麼權勢富貴。但是朱棣進入南京之後,他當著朱棣的面,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
這一句話,自然讓朱棣下獄,他不等朱棣下令處置,他自己就自殺了。
這種忠誠,讓太子感動。這樣的人也不會被何夕拉攏的。
最後,再有一點。那就是太子派去遼東的人。固然有分化,瞭解,牽制,滲透等等想法。但是,只能幫忙,不能使絆子。這樣的事情,太子身邊的人不行的。
派方孝孺這些人。好傢伙,那是要激化矛盾,朱元璋這個都通不過。
但是劉璟就不一樣了。
劉璟在學問上,與父親劉璟一樣,頗有明初氣象,什麼是明初氣象,那就是與後世明代理學盛行不一樣。在學問上,重實用,靈活變通,決計不是一些腐儒可比的。
劉璟固然不如父親。但與宋濂一行人,也不是一路人。
如果用儒家概念來區別。宋濂這些人,大多是經,而劉基父子的路子,大多是權,一個以為儒家道理,天下無雙。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