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熱場,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一章熱場

不過,陳祖孝的表率,並沒有引起連鎖反應。

這些人已經他們背後的勳貴勢力,還有不少皇室宗親參與其中,幾乎代表了整個大明上層一大半勢力。如果算總資本的話。一兩千萬兩都是少算的。藍玉在高麗是發了一筆橫財。

但是他們這些人可不是什麼橫財。這還是開海時間不長,財富積累的並不多。再過幾年,估計他們的財富會更高。單獨一個人,或許不能富可敵國。但是他們這些人加起來,絕對是的。

否則關稅也不會超過鹽稅成為僅次於田賦的第二大稅種。

這些人在勳貴麾下,雖然都是管家僕人之類。但一個個都是人精。畢竟,他們如果經營好了。自然是人上之人。縱然地方官員他們都不是太在乎的。

但一旦經營出了問題。他們的下場,決計不會比流民好。

這些人怎麼能盲從別人的判斷。

一個個面帶笑容,細細看著這些商品。時不時地低聲與招待人員說上句。

楊震知道,這是千金市馬骨的時候,這個場決計不能冷了。楊震說道:“陳兄,豪氣。而今總共有六十萬匹。算個總數六萬兩。現銀糧食都行。只是抱歉,這都是現成的。不可能更改了。不過接受預訂。”

前高麗王在位好幾十年,他總共紡織出這種布,大概也只有一兩百萬匹。但是遼東僅僅是去年半年的成果,這還是原材料短缺的原因。去年高麗戰亂。高麗原本種植傳統麻料耽誤一了陣子。不過去年,何夕與高麗那邊已經談好了。但也要等下半年才會有。

這六十萬匹,是何夕將遼東,高麗,山東,河北等地的麻料都收集完的才有的。

只是,說實話大明百姓種麻,更多是為了自己用。不僅僅是織布。還有麻繩了。等一系列百姓日常所需的東西。根本沒有想過賣。如果之前,或許還有賣的,但是隨著朱元璋推廣棉花種植。

棉花已經代替了麻料的市場了。

麻料就更加少見。

也收集不到多少。

這已經是全部了。

陳祖孝一愣,說道:“六萬兩?”

陳祖孝是來捧場的。他沒有想過這個價格多高。同樣也沒有想到這價格這麼低。尋常粗麻布,不到一錢一匹,那是有的。但是那種就是窮困百姓才穿的。但是這麻布不一樣。光滑細膩,輕薄甚至還有一些透光。一看就是上品。比不上絲綢,行價也應該在一匹一錢三上下。

不要小看這三厘,大宗貨物交易之中,這減免的可不是小數目。

不僅僅陳祖孝吃驚,其他人也吃驚。

幾個掌櫃手中輕輕掐算,倒不是算卦。而是算賬。這也是古代一種演算法。具體地在這裡不展開了。幾個掌櫃片刻之間,將這一批貨物的利潤算出來了。三萬兩,最少能賺三萬兩。

遼東比江南的缺陷就是,從遼東到南洋,多了千里航程。雖然說,海運這些年很成熟了。但是依然是成本增加。這布到了南洋,最少能翻上一倍,兩錢銀子一匹,甚至更高一些。

去掉船隻運輸費用。賺三萬兩,已經是少算了。

甚至如果精打細算一下,賺四萬兩,也不是不可以的。

只是一時間沒有細算而已。

幾個掌櫃此刻真有一些眼紅了。

楊震笑著說道:“還不止這些。”隨即讓四個侍從,從一邊拿出一卷麻布。然後展開,一時間,一匹麻布展開之後,很多人大吃一驚。不知道誰說了一句道:“寬度不對。”

所有人才發現。這似乎是有一些不對。

雖然說布匹,不管是絲綢,還是棉布,都是大明出口的大宗貨物。但並不是所有的商號都在上面下功夫。有些人很熟悉,有些人不熟悉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