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高麗的財富,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易得到的。遼東的氣候與這裡相差不大。在遼東也是可推廣的。細節的話,大人就不必操心的。讓工理學院派些人來就行了。”
何夕說道;“不錯。這裡的人一定要全部運輸到遼東去。一個人都不能少。這是我在高麗獲得最大的財富。”
人才是最大財富。
這數千宮女,在別人看來,不過是一些奴婢而已。但是在何夕看來,是數量的紡織工人,雖然說之前處理的是麻料,而且用紡織機,也不一樣,不是最先進的。但是隻要有這些人做種子,其餘的人很容易培養出來的。
姚廣孝說道:“大人放心,這裡交給我了。”
立即有人將何夕的命令轉達下去。不過,片刻下面就哭聲一片。
何夕微微皺眉。
他皺眉倒不是因為聽見了哭聲,他知道,這個時代數百里遷徙,已經足夠讓人恐懼了。更不要說是亡國之後,惶恐不安。又都是女人。哭一下很正常。
何夕準備在他們到遼東之後,會放為自由民。
所以遷徙到遼東的奴婢都有這個政策。
當然了,這個政策也告知了下面的人,但是聽到遷徙的命令,仍然免不了哭泣。這也是難免的。
何夕皺眉的原因是,他下的命令,需要轉達。
這個時代,還沒有朝-鮮話。但是高麗上層說得都是漢語。而高麗下層百姓說得都是土話。土話與漢語之間,有相互滲透,但大部分依然有斷層的。在朝-鮮世宗大王時期,發明了彥文,也就是給漢語注音,幫助學習漢語,最後反而成為了獨立的朝-鮮話。
雖然,這些事情還沒有發生。但是高麗土話,與遼東土話相差太大。遼東土話,大抵是山東話變種,自古以來,山東人到遼東的從來不少。而高麗土話,自成一派,何夕根本就聽不懂。
何夕心中暗道:“隨著高麗人大規模安置在遼東。一定要想個辦法,讓高麗人儘快學習漢語。不,應該是讓其他地方百姓,也儘快學會漢語,不如此,根本不可能長治久安。”
“多少都是要出事情的。”
“看來漢語拼音方案,也要拿出來。只是後世的漢語是以北方官話為核心的。但而今大明官話,是以南京官話為核心的。貿然使用,恐怕有很大問題。”
明清的時候,漢語與後世漢語已經相差不大了。只是在很多用詞上有些不同。比如,後世用數字,好用三五,什麼三五成群,但是明初喜歡用五七。這樣細節上的不同。
不過,朱元璋定都南京的原因,明朝的官話是江淮官話。到了後來,定都北-京之後,長時間與當地方言結合,才有後來的官話。所以,後世的漢語拼音直接用到這個時代。是不行的。但是讓何夕以後世漢語拼音方案為根本,修改一版大明版的。何夕還真沒有這個辦事。
音韻學看似簡單,但其實很枯燥。不下大功夫,死功夫,很難有所成就的。
不管怎麼說,這一件事情何夕放在心上了。
何夕對開京為中心大手筆,速度迅速,在春耕前後,就弄得差不多了。當然了,其實在何夕看來,這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他僅僅按照高麗的土地賬目分下去的。沒有做清丈,估計有不少不對的地方。但是而今打仗時期,沒有那麼多時間。
只能從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