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北平,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算起來十年的時間,都未必夠。

這一句,正是朱元璋對燕王,明太祖對明太宗的考題。如果燕王的回答能讓他滿意的話,他不介意讓燕王免除一場靖難,就接觸到這個寶座。

一時間,燕王似乎也察覺到這一問背後的東西,但是很快燕王就自己否定了。因為剛剛他似乎就會錯意了。而今他只是當成簡單的考教而已。燕王說道:“父皇,以兒臣之間,定都北平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別的。而是蒙古。漠南草原,無險可守,韃子,從漠北可以直入漠南,攻入燕山一帶。不滅蒙古,一旦有事,大有烽火繞京師之狀,天下不安。”

“定都北平首要任務,就是追亡逐北,滅此朝食。”

朱元璋說道:“還有------?”

燕王聽朱元璋這樣,頭腦轉得飛快,說道:“還有就是修復大運河。北方漕運,只依仗海運,的確有些不妥當。北方用兵需要大量的糧草。運河一定要修的。”

朱元璋不動聲色,說道:“還有?”

燕王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山西,山東,北平之左右臂,是南京之江南也。這裡不應該有藩王。應該早早遷徙出去。”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除此之外?”

燕王苦笑說道:“父皇,孩兒實在想不出來的?”

“土地清丈上的問題,你沒有多想想嗎?”朱元璋問道。

燕王說道:“父皇天縱之才,一舉解決了千百年來列代明君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從今往後,朝廷清丈就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讓朝廷賦稅根基不動搖。------”

“好了。”朱元璋說道:“朕不是來聽你拍馬屁的。問你,有什麼想法?”

燕王說道:“父皇之策,乃金石之論,已經無可挑剔,兒臣愚鈍,又怎麼能有什麼想法啊?”

朱元璋看著燕王,微微一笑,說道:“你好,一直沒有變。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朱元璋再次說出,他看到明史之後,對燕王的評價。在朱元璋看來,以大明而今的國勢,有很多問題。但是最好解決的,恰恰是蒙古。歷史上大明軍事勢力就壓得過蒙古。而今何夕改革了軍事裝備。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數倍於當年了。還滅不了蒙古嗎?

而朱元璋學過很多後世的觀點之後,深刻地覺悟到,大明最大的問題在內部。

這一點,即便朱元璋沒有接觸後世思想,也是這樣想的。問題燕王一點都沒有察覺這一點。

軍事固然重要。但是大明皇帝可以不是名將,但一定要是一個政治家。一定要明白大明內部的危機是什麼?在這一點上,燕王比太子還不如,面對大明內部問題。太子雖然用儒家。看似迂腐。但實際上,太子最少知道。大明內部的某些隱患的解決辦法。

這個辦法是老辦法。

有這樣那麼的毛病,最少能解決問題。哪怕是壓制問題。

而燕王根本沒有想過這些。

靖難的時候,燕王到處說建文帝篡改洪武之政,有沒有篡改不知道。但是洪武之政,其實就是由武到文的。而靖難打破了過程,但是並沒有終結,在燕王死後,大明毅然走上這一條路。

在朱元璋看來,用燕王,還不如用太子。

燕王卻被這一句話一震。

這一句話,他知道出處,是唐太宗評價曹操的。而父皇用在這裡,卻是為什麼?

燕王內心之中,有很多想法。最後只有悠悠一嘆。不管他死心不死心,他知道,父皇的考核,他還是沒有過去。或許,他唯一有接觸到那個寶座的機會,就這樣,被他生生地錯過了。

只有一嘆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