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解縉,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就是整個勳貴集團最大的問題了。

中國歷史沉澱太深厚了。勳貴當權的時代,其實也就是西漢初年。從漢高到漢武時代,都是這樣的。甚至確定了非侯爵不得為相的潛規則。但是自從西漢中期之後,勳貴就讓位於文化貴族了。

也就是士大夫家族。

更是在宋代確定了讀書人地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而大明勳貴們是一些什麼人?

要麼是泥腿子出身,他們骨子裡認同這一套哲學。要麼是,原本就是地主豪紳家族,對於這些家族來說,他們甚至是讀書人的一員,搖身一變從勳貴家族轉變為士大夫家族並不困難。

從權力上來看,這些勳貴是佔據上風的。甚至權傾天下。但是從思想上,他們是士大夫儒家的臣服者。

所以整個大明,從武勳時代轉變為文官時代,其實並不僅僅是士大夫們的想法,是當初朱元璋的想法,也是整個時代慣性與潛意識。有些社會意識因為時間太長,簡直已經是根深蒂固。

這些既得利益者們,甚至不自覺的服從儒家的話術。覺得自己作的事情是錯的。

在這個戰場上,何夕指望不上其他人。

何夕說道:“而今我們在遼東,對京師的事情鞭長莫及。姚先生有什麼想法嗎?”

姚廣孝說道:“大人說的不錯。這一件事情的主戰場,只有在南京,別的地方做什麼都沒有用。大人又回不了南京,只要在南京推出一個人選。代替大人迎戰丁顯。這種事情,無所謂勝負,但是決計不能只有丁顯一個人的聲音,否則時間長了,一些事情就真的變成理所當然了。那時候,我們想做什麼,就難了。”

在思想領域,何夕一直是一個挑戰者的身份。

即便何夕在朱元璋的支援之下,在大明已經有了一席之地。但僅僅是一席之地而已。但是儒家數百年根深蒂固,仍舊是主流。

何夕說道:“你有什麼人選?”

姚廣孝說道:“國子監明鑑堂之中有一個不錯的人選,只是有些年輕。”

何夕說道:“說來聽聽。”

姚廣孝說道:“解縉。”

何夕眉頭一挑,說道:“解縉?”

果然是人才是會發光的。不用何夕特別挑選,解縉自然出現在國子監之中,或者說明初很多名臣,本身就是國子監出身的。而今因為何夕的關係,科舉並沒有恢復,國子監的地位更加重要。

天下人才都要透過國子監才能出現在官場之上,對國子監的控制,是何夕最大的本錢。

只是解縉這個人名出現在何夕面前的時候,何夕還是有一些驚訝的。

姚廣孝說道:“就是解綸的弟弟,解家三兄弟,每一個都不錯。但是最有才華的就是解縉,解縉的才華,與他兄長不一樣,是文辭之才,用之與丁顯相爭。是最合適不過了。而且解縉是自己人。”

解綸在何夕麾下做事,是從國子監明鑑堂出來的。是練子寧,黃子澄的師弟。在何夕派系之中,算得上是苗根正紅。再加上姚廣孝特別說解家三兄弟,估計解家三兄弟都是何夕門下。

姚廣孝要說的不是解縉的才華,而解縉的可靠性。畢竟這一件事情,不可靠的人,危害太大了。

何夕說道:“那就聽姚先生安排吧。我這就給宋麟寫信,讓他用國子監全部力量支援他。”

------

明鑑堂這些年變化很大。在何夕在的時候,不過是一個臨時修建的大院落。而今卻不一樣了。數年的時間,明鑑堂一直在不斷的修繕之中。而今明鑑堂建築規模與國子監原來的建築相匹敵。

庭院深深,而明鑑堂學子雖然多了不少。但是比起整個建築群還是少的,這裡最多的是書,而不是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