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農業的未來,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何夕的計劃之中,今後遼東農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衛所體系,一部分是民政體系,而且是以民政體系為主。衛所體系不過是承認現狀而已。
何夕將不會在農業上多花費多少精力。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何夕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
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在農業發展之上,決計不缺少人才。何夕只要給一個能施展才華的空間。還有一些技術與工具,機械上的支援。他們就能將事情做好。
甚至做得比何夕還要好。
何夕需要的只是在思路上給予一些點撥就行了。
讓何夕明白這一點的事情,就是葉旺在大豆種植上的建議。
遼東糧食危機能夠平穩的渡過,讓很多遼東百姓,根本不知道,有一段時間,遼東的存糧只有數天。就是在於大批早熟的黃豆入市,讓很多人吃了一段時間的豆飯。
何夕就知道,農業上他的才華具有可替代性。
而工業方面,經濟金融方面。何夕環顧天下,真還沒有找到一個能接替他的人。自然要將農業上的精力多收回一下,將心思多放在其他方面了。
而民政體系,也就是遼陽府,將來的遼東省。劉璟這個人。就是何夕在農業方面的負責人。自然要交一個底。
何夕帶著劉璟來到營口城外不遠的一個農莊。
詳細的看了很多農作物,玉米,紅薯,土豆,已經很多蔬菜的種植。
何夕說道:“劉兄,你對這些美洲作物怎麼看?”
劉璟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不建議的大規模推廣。”
何夕眉頭微微一皺,他雖然也知道,美洲作物本土化,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但是他同樣想推廣這些新作物。他說道:“何出此言?”
劉璟說道:“這些作物,才種了幾季,習性如何,還不確定。貿然推廣,一旦出了問題,那是要出人命的。此其一也。另外,”劉璟微微一頓,說道:“這些新作物。在遼東是用不著的。最少是現在用不著。”
何夕有些奇怪說道:“為什麼?”
劉璟說道:“這些美洲作物的優點,是耐旱不擇地,在山間地頭都能種。但是他們的優勢在好地,而且是水澆田上,並不突出。玉米的產量雖然高。但是玉米到底是粗糧。與大米是沒有辦法比的。而土豆紅薯,畢竟不是糧食,儲存也是很成問題的。產量高,很多事情是比上低產量的米麥的。而水澆田,能多產糧食,這一進一出之間。這些作物的優勢,並沒有體現多少。我粗粗看了一下輿圖。遼東臨河的土地,還有很多都沒有開發出來。總不能因為這些糧食,就派人去開旱地吧。”
“所以,這些作物不適應遼東。種植一寫作為種子,或者讓百姓房前屋後,田間地頭作為菜來種,我並不反對的。但是朝廷大規模推廣種植,我是不同意,其實這些作物最好的推廣地方,是江西,福建,乃至湖廣。而不是遼東。乃至北方。”
何夕沉思片刻。也不得不承認劉璟說的對。
說清朝是紅薯盛世,但是清朝並不徵收過紅薯作為糧稅,從來是徵收米麥。這是又原因的。或許米麥在產量上稍遜。但是在他們方面,有很大的優點,不管是儲存,還是營養等方面。
之所以適應南方福建,江西等地。
是因為這些地方,是大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沒有承受元代的戰亂。人口很多,這些地方平原很少。特別是閩西與贛南地區。幾乎都是山區。正好適合這些新作物。
何夕說道:“不錯。就按劉兄的意思來辦吧。”
劉璟心中暗暗出了一口氣,他其實可以用委婉的方法來表達的。他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想試探一下何夕,從來拿捏準在何夕麾下做事的分寸。經過這一件事情,劉璟覺得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