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會商,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了解決未來的去處。不是別的地方,就是南洋四鎮之一。何夕雖然離開了南洋,但是在南洋影響力還是有的。解縉不管是貶官到南洋,或者說流放到南洋,何夕都可以照顧。
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南洋是不毛之地,流放南洋,簡直是僅次於死亡的刑罰了。不,甚至比死刑還可怕。屍骨都難以回鄉。
有這樣的兜底,何夕覺得,解縉的性命是無憂了。
當然了,何夕覺得,解縉這個人吧,還是在南洋沉澱幾年吧。將來自然有用的時候,而不是現在,給何夕搞事。
解縉的事情,僅僅是何夕關注南京的小插曲。
南京的事情,何夕只能是旁觀者,靜觀朝廷局勢變化。
在遼東,何夕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營口,新修建好的營口縣衙之中。
何夕與遼東是所有高層都在。
吳高,劉璟,黃子澄,楊士奇,葛天工等十幾個團座。
何夕坐在上首,劉璟侃侃而談,說道:“總提上來說。明年可以增加開墾荒田,而今田畝總額,三萬一千餘頃,明年可以增加一萬頃,三年之內,可以增加到五萬頃,只是這個數量,估計很難提升了。”
一頃等於一百畝,三萬餘頃,就是三百萬畝。這已經是後世正統年間的數量了。如果三萬餘頃全部是熟田的話,遼東糧食自給自足,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問題是開荒一般是三年之後,才算是熟田。
這也是為什麼而今遼東糧食也不足的原因。
至於到五萬頃的時候,其實已經超過了有名一朝官方遼東田畝數字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大明朝的官府數字從來是一個笑話。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也表明遼東容易開墾的土地,到五萬頃的時候,已經開墾的差不多了。
想要開墾出更多的土地,就要加強水利建設了。
不是而今,直接在遼河上引水。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就是何夕之前想的遼澤問題。將遼澤的水排幹。就數千裡遼澤,成為沃土,遼東就一躍成為大明糧食重要產地之一。
第二個問題,是劉璟提出的。就是修建海塘。
遼河出海口的情況,與江南很多地方,有這同樣的情況,有海水倒灌。以至於遼河出海口附近很多土地,都變成了鹽鹼地。只能長滿蘆葦,不能種地。但是劉璟是江南人,他可是知道從五代開始,江南很多地方修建海塘,如何一點點的海邊的土地改造成為良田。即便明清很長一段時間,修建海塘,還是重要的水利工程。
劉璟就提出了修建海塘。這個工程雖然沒有排幹遼澤宏大。帶來的效果,估計也沒有排開遼澤的效果好。但是僅僅劉璟估算,就能得到數百萬畝土地,完全不是問題。
而之所以,土地開墾面積很難提升了。不是因為別的。而是人口問題。
遷徙過來的高麗人口,而今還在艱難消化之中。但是何夕可以預見的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遼東就不會這樣的利好了。沒有人,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
何夕沉吟片刻,說道:“這一件事情先放放,明年估計有五百石糧食,從海運而來。白銀四百萬兩。朝廷府庫幾乎為之一空。糧食供應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即便統合高麗大軍之後,也是有結餘的。所以糧食的問題不急。著急的事其他方面。”
“明年的棉花種植面積有多大?”
劉璟一愣,說道:“沒有多少。大部分都是糧田,剛剛開荒的土地,準備種豆子,大豆最養地力,棉花我準備先放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