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妙策,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不願意得罪馮勝。
什麼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在整個高麗戰事之中,馮勝安靜的好像不存在一樣。似乎,高麗日本戰場,不關馮勝的事情。
這種情況,對也不對。
說對,那就是馮勝沒有多高麗戰場進行過多幹涉的時候,的確是這樣的。說不對,那就是馮勝想做些什麼也是很容易的。畢竟,馮勝這個國公可不是白給的。馮勝與其兄長,在大明軍隊之中根基深厚。
這樣說吧,馮勝的兄長,馮國用帶隊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任馮國用統領親軍。沒錯,朱元璋嫡系親軍,是馮國用一手建立的。那影響力就不用說了。固然比不上徐達。但也不是藍玉,與傅友德可比的。
而且扯後腿,也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甚至不需要馮勝出面,他派人傳幾個口信就行了。
當然了,馮勝這樣做,並不是沒有代價的。
當今陛下是誰?朱元璋。那可是眼睛裡面不容沙子的人。馮勝這些舉動,是決計不可能瞞得過朱元璋的。馮勝今後一定會付出代價的。但是馮勝覺得他付的起這個代價。
如果不謀取北伐的戰功,他馮勝做這個大將軍,還有什麼趣味?尋常鎮守之功,對馮勝來說有與沒有,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鬧到那個時候,馮勝固然不好過。但何夕就好過。即便有朱元璋護著,何夕也會被相當一部勳貴敵視。而且何夕也知道,眼饞滅元之功的,決計不是馮勝一個人。這後面有很多人。
何夕不是擋了一個人的路,而是很多人的路。
在政治上,不就是將自己的朋友做到的多多,將敵人做少。在何夕看來,馮勝還不至於是敵人。總不好將關係搞成死敵。
何夕連忙起身,說道:“國公,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容我慢慢說來。”
馮勝不客氣的,端起茶碗,說道:“說吧。”
一瞬間,何夕忽然明白了馮勝這一次過來的用意,之前的都是假的。這才是真的。無非是倚老賣老,讓何夕選擇,要麼與姓馮鬧掰,好好較量一場。要麼,就給我說出一個道道,並在北伐上,給出一個明確的表態。自然要有一些讓步的表態了。
何夕心中暗道:“真是軟硬兼施。”
何夕也不得不承認,他必須吃這一套。
倒不是何夕怕了馮勝。而是小不忍者亂大謀,他心中有龐大的計劃。馮勝以及馮勝背後的實力,是何夕需要爭取的。自然不能不有所表示。
何夕說道:“國公,朝廷一直以來的方針,就是封藩域外,這個域外,既是海外,也是塞外。我的意思,也是很明確的。而今元廷,騎兵不過十萬,已經不是塞外霸主。西有瓦刺,東有韃靼,至於兀良哈等,群雄並起,元廷不過名義上的宗主而已。”
“正因為如此,才要當機立斷。”馮勝說道:“滅了元廷,剩下的分而治之。不為中原之患。”
何夕說道:“只是一時不為中原之患。將來?不管再怎麼分而治治,草原上終究會出現一個雄主的。所以,封藩塞外,必須有大批百姓隨行安置。在塞外建立國家。所以我想要的,不是數萬騎兵,千里奔襲,而是百萬之眾,紮根草原之上。”
“元廷根本不足為患。”
馮勝點點頭,說道;“想法不錯。如此一來,等老夫死了。這一戰還沒有開打吧?罷了。我回去了。你好自為之。”
何夕自然感覺到馮勝話裡的語氣,連忙拉住了馮勝,說道:“國公聽我說。這是一個大戰略,豈是我這個小輩能夠主持的。自然是國公主持大局。只是,而今日本戰火未熄,北邊不可輕開戰端。”
何夕說到這裡,馮勝忽然“哼”了一聲。
何夕立即改口說道:“但,正如國公所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