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君臣之遇,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馬車停下來了,引路的小太監,說道:“你小心一點,不要喧譁。跟著我走便是了。”

言語之間,有一些偷偷摸摸的意思。

丁顯內心之中,有一絲不好的想法。固然轉了幾個院子,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坐在亭子之中,看著丁顯,說道:“你就是丁先生。”

丁顯一看,心中冷了半截,他知道,這決計不是太子。應該是太子的兒子。不過他隨即穩定心神。畢竟,對於他來說,能與太孫相遇,也是一場機遇。

丁顯看著這個少年手邊一分民報。行禮說道:“不才正是丁顯。”

這個孩子正是朱允炆,朱允炆這一段時間,也苦悶之極。

太子思來想去,還是不想讓朱允炆涉足政治,畢竟在太子看來,朱允炆是沒有未來的。不管是他,還是父皇都不會選朱允炆為太孫的。朱允炆表現的越好,越顯眼,將來的下場也就越悽慘。

至於呂氏?很抱歉。太子不是不知道,朱雄英與呂氏之間的心結。但是太子依舊沒有多想。

因為他根本不在乎。

太子雖然寬仁,但是他所謂的寬仁,是建立底層帝王思想上的。他雖然做不到漢武帝殺母留子,但是其實也並不再太在乎,他死之後,呂氏是什麼下場?

比較江山社稷為重,區區一女子,何足道哉。再者,呂氏畢竟是母親。朱雄英但凡想要一個好名聲,就不會做的太過。

當然了,即便做的太過分了。也無所謂。

反正他看不見了。

出於這種想法,太子給朱允炆找了幾名老師,都是那種古板,而且年紀很大的老儒。在教育朱允炆這一件事情,很是嚴苛。所教的東西,不過是四書五經。連史書都不怎麼涉獵。

皇家的孩子很早熟的。朱允炆一開始不清楚。但是很快就明白了。

當年太子在大本堂的時候,固然是學習四書五經。但是經史子集,兵法戰策。等等幾乎是無所不讀,再有朱元璋的言傳身教,這才是一個皇帝應該有的教育模式,而是讀四書五經做秀才。

並不是說四書五經不重要。而是皇帝需要更多四書五經以外的知識。

這個時候,朱允炆豈能不知道太子的想法。

只是一方面,朱允炆本身是有野心的。不,應該是那一個龍子鳳孫,對那把椅子是沒有想法?另外一方面,朱允炆也很擔憂自己的未來。擔憂自己的母親,想要有所作為,但不知道該怎麼做?

思來想去,朱允炆唯一能做的,就是沒有人教他這些東西,他自己來讀。而為了瞭解朝野變化,讀報也成為朱允炆每天要做的事情。

而丁顯,而今報界第一人。數篇文章,如黃鐘大呂,更是第一等風雲人物,自然進了朱允炆的眼。

有一些問題,在朱允炆心中隱藏了很久。他不知道向誰去問。這才找了一個時機,將丁顯給請過來。

朱允炆說道:“有幾件事情,我不大明白,今日特別請丁先生來指教一二。”

丁顯此刻已經根基朱允炆的年紀,身形,揣測朱允炆的身份,說道:“殿下請問。”

朱允炆說道:“孤看你,連篇都在說,開海之害。堪稱禍國殃民。但是這開海之事,難道就沒有一點好處嗎?我聽說活,去歲海關銀有近五百萬兩之多。山東賑災,高麗征戰,大多出於海關銀?難道這對朝廷上下,沒有一點裨益之處了。”

丁顯沉思片刻,說道:“這一件事情,就要看殿下從什麼地方看了。天下之事。從來因道制術,而不是因術制道。開海數年,國庫充裕,這是大好事。但是,這一件事情,對朝廷真的好嗎?殿下,首先要明白,大明天下是何人之天下?大明之天下該如何治理?”

朱允炆聽丁顯如此說,立即來了心思。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