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葉旺的遺澤,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心中隱隱有了擔憂,就立即下了命令。旅順各地捕撈出的鹹魚,優先送往撫順,瀋陽等廠礦。
畢竟,這些高麗人與原來遼東百姓是不一樣的。遼東百姓是真有糧食,發了糧票之後,僅僅是自己糧食吃完,或者其他事情才會去糧倉去。但高麗人,卻是一貧如洗地來到這裡。
雖然何夕給出的口糧數量已經不算少了。
之前覺得足夠吃飯。但是鐵鉉的實踐告訴何夕,未必。
------
何夕更是快馬加鞭。來到了營口。
牛莊,不,營口幾乎一天一個樣。
此刻的牛莊正在大興土木。畢竟時刻用高麗移民,山東饑民從海上而今來,而牛莊更是大部分高麗人安置的第一站。
黃子澄楊士奇等人來迎接何夕不提。
一行坐定之後。姚廣孝先行將一封文書遞給了何夕。
何夕一看,收了起來,說道:“這兩人什麼時候到?”
這封書信並不是別的。就是任命吳高為遼東都指揮使,劉璟為遼陽知府的事情。當然了聖旨還在路上。
姚廣孝說道:“吳高早則半個月,晚則一個月。他此刻應該在南京。而劉璟就不知道了。誠意伯出事之後,劉家就沒有在南京了,而是回到了青田老家。再加上前幾年,誠意伯長子去世,朝廷屬意劉璟繼承爵位。但是劉璟堅決拒絕。這一次陛下徵召,能不能行,還在兩可之數,我是聽過劉璟的名頭,有些不想劉伯溫的兒子,是一塊硬骨頭。所以,難免要耽擱一段時間。”
何夕默默算了算,隨即將這書信放在一邊了,說道:“那就到時候再說吧。”
吳高來得早一些,或許還能遇見遼東最艱難的時刻。但是何夕有足夠的自信壓得住他。至於劉璟,等劉璟來了,遼東最艱難的時刻,估計已經過去了。
根本不用在意。
何夕直接問道:“這一段時間,從外面運入多少糧食?”
黃子澄語氣有些苦澀地說道:“幾乎沒有。山東大旱今年很嚴重,朝廷海路運糧,一來抬高的糧價,二來,搶佔的運力。很多糧食都在海上被徵用了。咱們要的糧食,只能遲一段時間了。”
何夕聽了之後,一陣疲倦。雖然說,何夕到大明這幾年,也不都是風調雨順。但是偏偏今年遇見了山東大旱,而且偏偏不是其他大旱。如果是其他地方出現災情,其實與依靠海上運糧的遼東不大相干。偏偏是山東,不管是陸地還是海上的糧價都能影響。
更不要說山東饑民越來越多來到遼東。
何夕想過要遣送,但是而今他是靠一個面子撐著。遣送流民,會讓很多人揣測遼東糧食儲備。
只能忍著。
何夕說道:“問題嚴重了。糧食還能支撐多久?”
楊士奇說道:“支撐到六月份。甚至不到六月份,我算了一下。發現似乎百姓從糧倉之中取糧的數量越來越多。大概往年存的糧食,快要吃光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六月也未必能撐到了。”
何夕說道:“百日黃,還有多長時間才能成熟?”
這也算是葉旺的遺澤了。在選種大豆的時候,他種了大量的百日黃。是一種早熟的大豆品種。似乎正好預見了而今的困難。
楊士奇說道:“我剛剛看過,也問過老農,大概有十日功夫。”
何夕起身,嘆息一聲說道:“十日,希望這十幾日之內,太平無事吧。”
雖然有一批大豆成熟,但是畢竟是荒地之中種植出來的,產量並不會太高。總共大概就有幾十萬石。但是用來充做口糧的話,也是能夠熬過一段時間的。等之前採購的糧船到達,回船的時候,將遼東各種貨物帶走,這一關就算過去了。
而今,該做的都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