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八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因很簡單。
元廷的窘迫,不僅僅是兵馬不足,兵器不足,糧草不足,更重要的是人才不足。
如果不是人才不足,也不會讓脫因帖木兒這個敗軍之將,屢屢上陣,成為蒙古唯一的希望。而橫向對比來看,脫因帖木兒這個統帥,與明軍統帥相比,其實不算落下風。
畢竟是一員老將,燕王與吳高這兩人在他面前,稱一句乳臭小兒都不為過。
真正有差距的。
是中下層軍官。
蒙古一次又一次戰敗,軍中敢戰能戰的骨幹一次又一次的削弱。而明軍屢戰屢勝,很多新兵蛋子,打上幾次勝仗,也就歷練出來了。
這兩邊的差距才是最大的。
眼前這幾個軍官,殺了很容易的。但是殺了之後,用誰來代替他們?這是脫因帖木兒面對的問題。
大明人口六千萬。這還是幾年前的數字,而今加上新增人口,已經吞併高麗的人口。說七千萬都不為過,如果增加各土司不再朝廷賬冊的人口,一個億都有。
而元廷而今直接控制的人口有多少?
有沒有一百萬?
是不大好說的,畢竟蒙古人早就沒有統計人口的習慣了。但是元廷能控制的人口,最多隻有一百多萬,這已經往高裡算了。
想想,一個是從近一個億人口之中選拔人才。一個是從百萬人口選拔人才。一個是國力蒸蒸日上,朱元璋推廣社學,增加識字人口。各級官員不管是何夕,還是一些儒家官員都在建學校。
培養更多的人才。
而元廷而今,生死存亡之際,估計只有私人教授學問,連學校都未必有了。
如此情況下,雙方中下層軍官素質差距能有多大。可想而知。
脫因帖木兒的命令很急,下面玩不成,想辦法糊弄也就很正常了。
脫因帖木兒冷笑一聲,說道:“你等辦事不利,還想隱瞞,本該杖責一百。而今正是用人之際,權且寄在賬上,此戰結束之後,一併算賬。來人傳令諸將,準備渡河。”
脫因帖木兒,知道他的情況不妙,滯留這三日,他想過很多。他其實很知道,越往遼東,想要撤退的時間,就越難。遼東的地形,自然是進去不容易,出去更不容易,因為他背後留下了很多敵人的據點。
但是他自己已經沒有選擇了。
因為打到這裡,遠遠不夠讓明軍震撼。
只有深入再深入,最少到瀋陽城下才行。
------
脫因帖木兒一聲令下,大清河戰役打響。
前文說過,大清河並不算多寬。當然,要比運河寬,這幾日脫因帖木兒也探查過敵情。選了一處淺灘渡河。
說是淺灘。但實際上,半米深,甚至有些地方,是沒頂的,只有騎在馬上才能過去。只是吳高早就有防備。元軍渡河的時候,一支船隊殺出來。船並不大,不過是比烏篷船大一點。這些船隻都是運河轉運的船隻。寬最多不過三米。畢竟運河寬十米,又要來去並行。船隻自然不能寬了。而這裡的河道情況,也不能用大船,大船容易擱淺。而這樣的小船最合適不過了。
於是兩側船隻,火銃火炮箭矢,一時間如雨。
第一波渡河的蒙古騎兵,死傷慘重。
脫因帖木兒既然已經下決心渡河了。這樣的情況,自然也考慮過,根本不在意傷亡。立即推出了自己的籌碼。就是無數羊皮筏子,從另外的河道渡河。這裡僅僅是一個誘餌,一個幌子而已。
大清河能叫這個名字,自然是因為河水清澈。但凡河水清澈的河流,要麼經過的地方多有石頭,少有泥土。要麼就是多有緩流,少有激流。否則激流加上泥土,就是滾滾濁流了。
所以大清河上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