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五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話間,吳高指著地圖上數個地方說道:“這裡,這裡。這裡,都是我親自勘探過的。容易渡河的地方。韃子強行渡河的話,定然從這幾個地方突破。我準備帶領大軍,在這裡阻擊。”
何夕說道:“將敵人擋在這裡。”
吳高搖搖頭說道:“不。殺傷一些人員,如果韃子願意拼命,我就讓給他便是了。在這裡之後,還有柴河。柴河之後,還有泛河。我軍依靠水路調動方便。我已經下令,遼東諸衛除卻必要的守邊的軍隊,全部調集。更徵集高麗民夫軍前效力,只有滯留韃子於此地一個月。一個月之後,我手中有近十萬之眾,到時候就是固若金湯之勢。”
何夕向地圖上一看,的確是還有一條比大清河更小的河流。名為柴河。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這一帶地理。
東北的河流大多是發源於長白山,大小興安嶺等地。而遼河是與長白山,還有千山山脈。相對平行的一條河流。如此一來,就由一系列河流從長白山,千山之中,流入遼河之中。
有名的如渾河,沒有什麼名字的就是這些河流。
而遼河並是一條直線。恰巧,長白山與千山山脈,也不是。所以雙方之間就一段相對狹窄的地方。這個地方,不是別的。就是開原鐵嶺這些地方。這也是為什麼,大明數百年,都將經營東北戰略支點放在這個位置上。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裡是平原地帶,河流密集。耕種容易。但同樣的問題,那就山河之間,只是一個狹小的平原地帶,依靠著些河流,便於防守。遼河與這些支流,再加上長白山脈。這些天然屏障,形成了一個狹長的地形,這一塊地方,就是遼東。
最少是明代人心目中的遼東。
此刻何夕才算是深入的瞭解了遼東的戰略形勢。只要開原鐵嶺兩地不丟。遼東腹地受到威脅的可能性不打。吳高這種一層層阻擊的打法,很是窩囊。但是何夕不得不承認。他不覺得吳高這個辦法,有什麼明顯的破綻。甚至吳高這種打法,讓何夕有一種深得我心的感覺。
而且何夕經營的中心,有三塊,瀋陽,營口,旅順。這三個地方。
而在鐵嶺,開原這裡,卻並沒有經驗什麼。最多是調撥了不少農具,多開了一些土地而已。而今春耕已經過去了。莊稼剛剛發芽。戰事對地方生產的破壞不會太大。
也不會波及到何夕重點經營的地方。
損失在可控範圍之內。
何夕對於戰事,從來不指望什麼藝術化,葉沈倒是打的天馬行空。三千騎兵,敢打到敵人國都之前。但是何夕一直在後面給擦屁股。而吳高這種辦法,步步為營,或許不會大勝,但是決計不會大敗。
無非是消耗大一些而已。
這對何夕來說,是問題嗎?
不是問題?
何夕說道:“那滯留在韃子後面的各軍怎麼辦?”
吳高說道:“我之前巡視各地,對各地的軍糧,城池,火器都有補充。只要守將不出問題,支撐三年都是沒有問題的。韃子不可能攻下來的。所以我請大人下令,令韃子後面所有軍隊,各自守城,不得出擊。”
何夕說道:“這沒有問題。”何夕心中忽然一動,心中暗道說道:“倒是燕王。他恐怕是一個閒不住的。”
想到這裡何夕忽然愣住了。
吳高見何夕神情不對,說道:“大人,可覺得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
何夕回過神來,心中暗道:“罷了,燕王神勇,這樣的小場面,應該為難不了他。他不管是在長春城中,還是出城,應該能保全性命,即便我告訴了吳高,也不能貿然出兵,否則一場大敗事小。我在工業上的心血喪盡事大。”
“如果讓一些技術流入韃子那邊,更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