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子將歸,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半年,北方兩個戰場,看上去很是熱鬧。但是決定一切的還是南京。

南京解縉與丁顯號稱報業雙雄,已經打出名頭了。只是解縉處境有一些岌岌可危。他碰了太多人的乳酪了。甚至因為解縉的曝光,很多事情再次到了朱元璋手中。

成為了朱元璋的手中的刀,朱元璋就高利貸問題,三令五申,重申大明對高利貸的限制,比如最高利息,最低利息,已經利息決計不能超過本金等等法律法規。

不過看上去雷聲大,雨點小。

卻不知道,朱元璋在清丈田畝之後,在醞釀著大殺招,已經要呼之欲出了。

事情要一件一件的辦,殺人要一批一批的殺。

朱元璋對於做這種事情,是很有心得體會的。

解縉之所以,支撐到現在。依舊沒有被人給掀翻,固然有何夕的支撐,但是何夕遠在雲南,鞭長莫及。真正暗中庇護解縉的人,其實是朱元璋。

不過,朱元璋絕非善男信女。解縉不過,是朱元璋用來投石問路的石頭而已。

而今北方戰事兩處大捷,才算是將南京城中的爭論,給壓了下來。

朱元璋也在揣摩,是不是該動手了。比起他要做的事情,北方的事情在朱元璋看來,都是細枝末節。

不過,朱元璋覺得太子與何夕都該回來了。、

一方面,朱元璋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老了。精神沒有之前好了。太子走後,大明重擔全部在朱元璋一人身上壓著。讓朱元璋感到很是繁重。他有些承受不起了。更不要說,發動一場更大規模的改革了。

朱元璋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他要一個幫手,那就是太子。

另外一方面,在朱元璋心中不管與太子有多少心結。但是這天下還是要交給太子手中,與其太子不滿意,將來等他蹬腿了。將他留下的法度,全部改易。還不如與太子商量著辦。

維持政策的延續性。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父母在心愛的孩子面前,都是弱者。不管這父親在外面是什麼樣子的。

於是,朱元璋很快就下令,以慶功為由,召集太子,秦王,晉王,燕王,齊王等北方諸王,與馮勝,何夕等北方將領南下。

這也是朱元璋的習慣之一。

為了維持對北方前線百萬大軍的控制,幾乎每一次大勝之後,朱元璋都會以慶功為由,召見將領南下,在慶功之後,自然有一番人士調整,各有升遷。同時暗地裡,將原本的軍中格局進行一下調整。

幾乎都是慣例了。

大家都知道,但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畢竟,打勝仗了,下面的人不想升遷啊?既然想升遷,上面的人不調整,哪裡有位置。如果調整的話,朱元璋自然有手段,合情合理,讓人說不出話來的同時,完成自己的目的。讓軍中各派互相制衡之餘,大權攬於南京。

這也算是朱元璋這位皇帝的基礎操作。

------

西安,秦王宮。

在諸王之中,以燕王宮殿最大。那是因為燕王宮,就是元朝原本的宮殿。而就興建規模與工程而論,天下無過於秦王宮。

甚至可以說,西安城就是秦王宮的附屬工程。

之所以如此,也是有原因的。

前文說過,西北人煙稀少。當年馮勝主持西路軍北伐,遇見了中路軍徐達,東路軍李文忠受阻,下令撤退,將整個甘肅,寧夏,蘭州,河湟等地的百姓遷徙到西安附近,也不過一百多萬人而已。

所以,西安就是整個西北的核心區域。

有西安者有西北。

對西安這個戰略要地,再怎麼重視都不過分。再加上秦王是朱元璋的次子。是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