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順暢,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八十一章一路順暢
何夕是不希望韓國公一脈在未來的大明朝廷有位置的。
畢竟,何夕也要確保未來他的權力與地位。戰利品的蛋糕。他要分大頭。當然了,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招降納叛,什麼時候都少不了的。
但是即便是招降納叛。也要分誰?
韓國公這一脈,何夕是萬萬容不下的。軍隊方面,何夕是可以讓步的。
一方面是給朱雄英一些安全感。不要他疑神疑鬼的,做出了錯誤判斷。到時候讓何夕不得不,辣手處置。說不定要換一個皇帝。那樣對誰都不好。
另外一方面,就是戰事結束了。在何夕的安排之中,未來的軍隊不應該參與到政治之中。而且何夕已經確保了一點。那就是軍隊中下層的將領,都是必須是學習何夕的學說。
新的軍事學說,是建立在數學與科學之上的。也就是說,新軍骨子裡就是新學的支持者。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何夕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引來軍隊的反抗。甚至必要的時候,何夕不介意用軍事力量來推行政治變革。
而讓給了朱雄英的,不過是一些高階將領的任命權。
這無足輕重。
而今,即便讓給朱雄英一些,但是何夕手中依然掌握著大量的高階將領,甚至未來都不可能改變。何夕想扔掉軍中的影響力都扔不掉。
這方面可以大度。
但是文官方面是絕對不可以大度的。
內閣以及政府的權力,必須在何夕手中。
所以未來的降臣,何夕已經不想要了,韓國公派系看起來是一個武勳集團,但其實上,韓國公李善長的底子是什麼?
他是大明的蕭何。蕭何是武將嗎?
韓國公李祺本身也是將一批武將糾結在一起,但是他本質並不是武將。他的很多影響力是行政體系內的。這些都不需要要的。
從這一點上,何夕已經確定了丁顯必須死。否則,何夕,已經何夕徒子徒孫們的位置在什麼地方?難不成為他們讓地方啊?
歷史上靖難之後,掌控朝政的其實還是當年洪武末,建文年間崛起的文官集團。本質上,靖難之戰,僅僅是皇位爭奪戰,其他方面並沒有本質的變化。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
何夕要一個嶄新的未來。自然對某些方面毫不妥協。
武勳上的退讓,本質上是對皇帝的妥協。
該妥協的妥協了。該強硬的也就要強硬。
當然了,這背後的事情不大好說出來。何夕直接挑了李善長這一根刺,讓朱雄英自己品味。
朱雄英果然心裡起了疙瘩。
朱雄英其實也知道,將南京方面的一些大臣收入囊中,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之前已經說過,這些降臣天然的願意投入朱雄英麾下,而不是何夕麾下。
但是問題,正如何夕所言的。
韓國公一脈是有原罪的。
當然了,朱元璋殺李善長這一件事情,很難說誰對誰錯了。但是在朱雄英這個角度,他並不是去看誰對誰錯的。
他決計不可能否定朱元璋。所以錯的只能是李善長。是李家。
李善長冤屈也好,不冤屈也好。這都無所謂,事實是,他被朱元璋非刑而殺。李家人心中難道沒有怨氣嗎?
李祺如果在這裡,一定會大聲說,我不沒有。
但是即便他在這裡說這些話,朱雄英所想的,也一定是:“這個人在隱忍等待復仇。”
很多自由心證的東西,很難說清楚的。
朱雄英說道:“不錯,李善長就大逆不道,太祖念其功勳,給他留了體面。李家就該安安分分的。而今附逆做亂。豈能如此輕鬆放過。告訴梅姑父,讓李祺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