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葉沈的決策,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虛名能有什麼用處啊?
不過,四川多山,更不要說牽扯到從雲南將雲南軍給撤出來,或許這些將領還能有一點用處。
而且,一旦北京一統天下,可以預見的是,已經進行的軍事改革,還會進行。甚至更加深入。他們這些人是沒有絲毫地位可言的。韓國公一脈所謂的影響力,對北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也就是說,這些人在南京政權倒下之後,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未來可言的。
這也是朱允炆信任他們的原因。
-------
就在南京為西北驚變做出調整的時候。黃河之戰,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了。
從孟津到廣武山這數百里河面,葉沈已經摸清楚了。
甚至可以說是火力偵查,可以渡河的地方,都派人進攻過了。
最後選擇的地方,不是別的地方。乃是廣武山一線。
這是葉沈最後的決定。
之所以選擇這裡。
原因有很多,第一,這裡乃是沁水匯入黃河的地方。葉沈在沁水之中造了大量船隻,當然了,都是小船。但是大小是相對的。這些船隻如果在海上,連小舢板都算不上。但是黃河之中本來就容納不了大船。
不管怎麼說,進攻這裡,後方的物資就能源源不斷的透過水運進入前線,有利於前線鏖戰。
第二,就是制水權的爭奪。
黃河其實到了廣武山以東,就變成了地上懸河。而且黃河在廣武山以西,河道並不是太寬的。特別是在孟津等地,在枯水期,河道也不過一兩裡寬,其中還有大量的灘塗與沙洲。
也就說,只要拿下廣武山,就能將廣武山以西黃河河道納入掌控之中。而北軍的物資,可以從沁水轉運黃河一線。
也就是黃河洛陽段水道,就為北軍所有了,這在戰略上有太大的優勢了。
第三,也是黃河的地理因素。
從廣武山以東,作為地上懸河,葉沈是不敢在這裡用兵的。畢竟,黃河一扒開,多少勝利果實都沒有了。
這一是後世修鐵路的時候想法差不多,後世京廣鐵路修建的第一座鐵路橋,就在廣武山附近。就是這樣考慮的。而且葉沈雖然攻洛陽的。但是葉沈用心其實並不在洛陽。
攻洛陽是為了什麼?
為了兩軍會師,絕山西之心。
但是在葉沈看來,屬於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勝負之數,根本不在一城一地,而在南軍的主力,只要拿下南軍主力,天下傳檄可定。好吧,就算不能傳檄可定,剩下的邊邊角角也好打多了。
所以,用兵洛陽,是北京的決策。
畢竟好看嗎?
兩軍會師,鉗形攻勢。兵力優勢,這都是糊弄上面的人。但是葉沈的心思很簡單,一子雙徵。你如果不來救援,那麼我老老實實的打洛陽,反正洛陽一下,潼關不守,山西孤懸。形勢有利於我。
但是他這些年一支在琢磨傅友德。他不覺得傅友德能承受這樣的局面。
傅友德一定會想到力挽狂瀾的。
傅友德有幾個選擇,第一圍魏救趙。北上攻北京,一路破軍殺將,打到北京城下,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不大可能實現。畢竟,之前南軍全盛的時候都不行。而今就行了嗎?
第二,就是參與洛陽之戰。
救援洛陽,穩定住他們的黃河防線。
但是怎麼來救援啊?
不可能走黃河水運。
畢竟,黃河太不穩定了。是相當的隱患。別的不說,葉沈狠下心來,在傅友德大軍在黃河之中的時候,決河放水,讓傅友德大軍連人帶船擱淺到黃河裡,那就是難看多了。
至於,其他方向來救援洛陽,根本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