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黃子澄的機遇,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三章黃子澄的機遇

黃子澄從雲南而來,風塵僕僕的來到北京。

在北京城頭外,心中也很是恍惚。

黃子澄這些年在西南,做得好大的事業。先是雲貴總督,後來有為第一任西洋總督。不僅僅安置了三個藩王就藩事宜,更是修建了西洋城。

所謂之西洋城,就是在仰光附近修建的一座城池。並安置了最少十萬漢人。

這一件事情可不是那麼好辦的。

整個大西南,都是缺少足夠的漢人人口。連雲南的漢人,都是從各地遷徙過去的衛所兵。幾乎所有云南的漢人,從雲南再遷徙漢人,根本做不到。

這十萬漢人,是黃子澄從各方面收集起來的。

一部分,從軍隊之中硬生生的扣下來的。雖然說這一次南下做戰,傷亡不多,但是熱帶氣候,自然會有很多非正常的傷亡。

而且何夕本意就是想讓漢人往東南亞遷徙,很多士卒退役之後,留在當地。也是政策之一。

只是,黃子澄卻將幾乎所有人都聚集在西洋總督府了。同樣也將當地的百姓之中的漢人全部徵召到西洋總督府之中。

中國人在南洋乃至於西洋的經營,並不是從明代開始的。當地也是有一些漢人的。

當然了,這些漢人有一些是近些年過來經商的。另外還有當地會說漢話的人。

這一點上,黃子澄不為己甚,條件放得很寬,這十萬所謂的漢人,到底有多少是真漢人。是一件不好說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麼說,黃子澄在東南亞建立起一個堅定的漢人堡壘。

凡事,未慮勝,先慮敗。

緬甸方面與東邊湄公河湄南河流域是不一樣的。那裡有一個海灣,也就是泰國灣。與南海相連,只有水師在,大軍從廣東到達各地,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

而且即便考慮一個極端的情況,那就是大明內亂,派不出兵力支援,但是南洋各地藩王也能有一些援軍。

但是西洋總督府就不一樣了。

不管是從那一條路過來,都不是一件容易。從地理上來看,緬甸與南洋地區是有些割裂的。甚至將緬甸劃入南亞也不是不可以的。

歷史上緬甸與印度之間的關係就非常親密。

緬甸史書琉璃宮史中,就記載了大量與印度相關的事情。

從各種方向上來看,緬甸是大明控制最偏遠的地方。一旦大明內部出現問題,或者面對各方面強大的敵人,或者說是緬甸各地內亂。得不到支援的情況下。西洋總督府,也能堅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甚至在斷絕後援的情況下,堅持戰鬥數年,數十年之舊。

正如,安西都護與大唐訊息斷絕之後,依舊堅持了幾十年。

黃子澄代表了很多一些人。對大明迅速擴張,內心之中也是有憂慮的。擔心過度擴張帶來的反噬。

這不怪他們。畢竟中國歷史上,有太多過度擴張帶來的地方崩潰。

農業社會的生產力支撐大一統帝國是有極限的,佔據地方越大。就越容易失控。失控有很多方式。比如藩鎮割據,比如統治崩潰,原本的根基為當地蠻夷所有。

大唐的崩潰,給很多人思考。什麼遼金西夏日本,本質上都是繼承了唐代的遺產。

維繫原本漢地不擴充套件,處於農業時代的生產力考慮,並不能說不合理。只是很多人都沒有從原本的思維之中轉變過來。

雖然而今大明生產力發展很快,大明一片繁華,但是這種繁華,真比得上漢唐之際最繁華的時候,也是一件不好說的事情。

黃子澄就存著這樣的心思。

黃子澄雖然接受了何夕很多學說,但是骨子裡是一個儒生。很多想法都是儒家的想法,即便他努力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