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南北京之論,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題。但是除惡橋樑之外,其他路段都已經差不多了。

朱雄英說道:“那是將來的事情。”

何夕說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朱雄英說道:“既然是南北兩京,今後還是並列吧。不過冬季居南避寒,夏季北方避暑。反正火車來往不過十幾日上下,也耽擱不了多少時間了。”

“這也是姑父您說的。”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

他知道,朱雄英說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道理。

南北之間的隔閡本來就很深。

在一場南北之戰後,南北雙方的隔閡更深了。想要彌合南北,問題更大了。何夕為了變法著想,想要將新的既得利益集團成為大明的統治集團。

但是,南北之戰,已經打完了。

但是南北雙方在政治上的爭奪,還沒有結束。

大明朝廷之上,有何夕在。何夕一力壓十慧,將各種紛亂給壓了下來。但是何夕退下去之後,很多事情,都會冒出來。

朱雄英作為皇帝,他自然想要彌合南北。當然了,今日之局面,南北兩京,每年半年。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何夕說道:“陛下,這不是長久之計。”

朱雄英說道:“先緩緩吧。”

何夕讀懂了朱雄英的潛臺詞。

朱雄英牴觸北京,就是因為何夕在北京的影響力太大了。讓朱雄英不得不忌憚。雖然以上種種原因,都是真實的原因。

但是很多時候,說不出口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原因。

何夕知道朱雄英在忌憚他。朱雄英也知道何夕對他也不是完全的放心。

只是雙方的心結,只能隱藏在言語之下,斷然不會說出口來的。

何夕說道:“陛下說得對。我也覺得對。南北雙京,本就應該是大明國策。只是,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陛下可否應許。”

朱雄英心中鬆了一口氣,說道:“姑父,儘管說。”

何夕說道:“我一輩子的功業,開始於南京,卻成就於北方。再過一兩年,我就退下來的。總是在北方畫上句號。在南北鐵路還沒有修建好之前。南北交通不便,我想去北京籌建第二屆國會,然後體面的退下去來。這一點小事,陛下,應該恩准吧。”

朱雄英一句否定的話,就說不出來了。

何夕沒有否定他提出的兩京制度,只是提出他暫時遷到北京去。又隱隱暗示,如果他不答應這一件事情,將來的事情就不好辦了。

看似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很多事情都是有慣性的。

遷都這一件事情,非強人不能為之。何夕能做。一方面是何夕的功績與資歷,在整個大明不做第二人想。另外一方面,有一個強大的勢力,其實也想回北京。就是跟隨何夕打下南京這批人,這些人根基在北方是有意願回去的。

同樣想將京師留在南京的勢力也不少。

一旦,何夕將京師遷到北京。並且維繫兩年。何夕退下來,做一些手腳。讓朱雄英一兩年之內,做不了遷都的事情,下一次遷都就很困難的。

南北兩京巡視的制度,就成為一紙空文了。

想法是想法,現實是現實。內閣掌控行政權,不管上面什麼決定,何夕都能扭曲成為他想要的樣子。

而且於情於理,何夕已經退了一步。朱雄英也不能再步步緊逼了。

何夕還沒有退下來的。

只是,他說了這麼多話,費了這麼多口舌,整個事情的還是在何夕的掌控之中。朱雄英難免有一些,有些鬱氣。

朱雄英苦笑一聲,說道:“姑父,既然這麼說了。我豈能不準?”

何夕說道:“陛下,你我之間,有些事情可以攤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