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再回北京,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展與騰飛,或許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只是,何夕也能看出來,北京這邊的盛世隱憂。
那就是,就河北地區來說,有的是農業工人,自耕農數量已經很少了。將來也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而北京之所以發展如此之大,就是吸納了整個北方,乃至大明的人力物力財力,才發展起來。
經濟上本來就會有虹吸效應。
只是,原本穩定的皇帝,士紳,百姓,三元結構,正在快馬狂奔的走向,資本家與工人這樣的兩元結構。其他緩衝的社會階層,會在經濟騰飛之中,迅速的消解與融化進入兩個階層之中。
傳統儒家政治結構,是很反戰的。是因為,中國古代超穩定結構,只有在遇見內外巨大打擊下才能崩潰。外敵與內亂。內亂不好說,而外敵換句話說就是戰爭。
所以儒家厭惡戰爭。
但是何夕看到,一旦大明真正走進資本主義社會,兩元結構之中緩衝層的消失,那麼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對外開戰,轉嫁矛盾。
一旦對外打不下去,內部就要分崩離析。
北京在這上面走得最快,在利益的趨勢之下,一路飛奔,而今東北還沒開發出來,東北就是北京方面的緩衝池。最為典型了。
一旦對外沒有戰爭了。大明就一定陷入一場更可怕的戰爭,那就是革命了。
這也是何夕不想再繼續下去的原因之一。
大明帝國主義已經被何夕釋放出來,以戰爭為食。這頭沒有戰爭就會死的怪物,已經開始第一聲啼鳴,接來的事情,就無須何夕多管了。
大概他們會自動走上他們要走的道路。
有沒有何夕,並不重要。
懂何夕這一套的東西很多,發展工業,轉嫁矛盾,對外擴張,振奮經濟云云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