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南洋戰爭,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帶,已經是曼德勒為中心的平原地帶。

這個時候,乘勝追擊自然是所有人期盼。

特別是安南打的這麼順利。

不過,何夕也需要派一個總督西南的人選過去。

在何夕看來,打緬甸,其實就是打後勤,只要能讓數萬大軍,從雲南安安穩穩的走到緬甸,其中非戰爭折損率不是太高,這一場大戰,就贏定了。

雖然說緬甸也是一個文明古國,上古時候就有了,甚至還有佛祖傳道的傳說。但是緬甸真正發展起來,其實在明後期。明末的時候,李定國殘部都能壓著緬甸打。

而清中期的時候,十全老人就在緬甸折戟沉沙。

而緬甸在面對英國的時候,也不是毫無反抗之力。

但是,而今的緬甸自己分崩離析,一分為三不說。文明程度也很低,根本不是大明的對手。

只是這個總督西南的人選,朱雄英提出了一個讓何夕意外的人選。那就是黃子澄。

何夕對黃子澄也算是重用,讓他擔任學部尚書,負責南京以及南方很多學校的建設。一方面是黃子澄的確是有這個能力。另外一方面,就是黃子澄在南京朝廷的時候,畢竟做了很多事情,而且,南北戰爭之中,黃子澄幾乎沒有什麼功勞。總不能讓黃子澄一躍而起,居眾人之上吧。

不說別人,黃子澄回來了,楊士奇怎麼辦?

人家也沒有犯錯。

何夕安排一部尚書,已經算是不錯了。

如果單單從升官履歷來說,也不算差。但是對於何夕當初的班底,黃子澄而今的際遇,難免有一些黯然了。

朱雄英忽然提出了黃子澄,理由也很明確。

那就是雲貴道路難行,一切物資從中原透過雲貴到雲南,都已經很費事了。如果再從雲南到前線,後勤路線何止千里之遙。

但是如果在雲南建立一套工業體系,就地補給,不就容易多了嗎?還可以加快雲南與中原道路的建設。

而這樣一來,這個總督雲貴之人,就必須知道工業體系該如何建立,天下間,有比黃子澄更有經驗的人嗎?

何夕對這個人選也不好反對。

且不說,黃子澄與他的交情,更不要說,何夕本身就有擴散工業區的想法,在西南修建一個工業基地,大明對緬甸乃至於印度都會了震懾力。

畢竟。後勤物資從南京運輸到雲南的距離,幾乎等於昆明將後勤組織運輸到印度的距離。也就是說,當昆明工業體系成熟之後,大明攻伐印度時機也成熟了。

這對何夕就藩印度是有好處的。

而且何夕也洞察到朱雄英對黃子澄或許有別的想法。不過,何夕並不在意。

於是後勤方面一確定。

東南亞的戰事,自然是狂飆突進的狀態。

先說安南戰事。

升龍城本來就不行。在拒絕投降之後,城中的貴族果斷的將胡家父子給殺。將人頭送過來,說要投降。

甚至他們也知道大明的封藩政策,願意迎逢一位皇室成員作為新的國王。

這讓張明覺得很棘手。

逼反倒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開戰之前的會議上,何夕就說過,大明是不準備將這些國家完全吞併的。畢竟,歷史上安南打了二十多年最好有棄地的下場,何夕也要深以為戒。

而派一個皇室成員作為安南王,對大部分安南人來說,這並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畢竟,這年頭,不要說別人了。就是大明,民族主義也沒有完全覺醒。更不要說安南也有不少的漢人。他們對於大明的統治,並不是不可以接受。

而歷史上,安南降而復叛,固然是有安南本土利益集團與大明利益分配不均,但還遠遠不能上升到民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