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買船,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防水防漏的。

而尋常人家,即便是用材火,也不用有整齊的大木。

因為尋常雜木柴火是不值錢的,給錢都是打柴的人工。最多幾個大子,也只有在南京這樣大城市之中,一擔柴火才能賣上價格。尋常人家,根本不可能奢侈到用完整的木料燒火。

即便是蓋房子。也不可能用這麼多木材。

那麼,這些木料是用來做什麼的。就很明顯了。

造船。

這個村落,應該就是以造船為生的。

何夕帶著人東張西望。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立即有一個老頭過來,說道:“這位少爺,來我們村不知道有何貴幹?”

何夕也開門見山,說道;“買船。”

這個老頭說道:“少爺,你可來對地方了。我許家時代造船。什麼樣的船都造過了。十里八鄉之中,提起我許家的船,那個不是豎大拇指。來我家這覺得讓你滿意而歸。”

何夕打聽的可不是這樣的。

據何夕打聽,整個寧波靠造船為生的村落,大概有十幾個之多。不過而今的日子都不怎麼好。因為禁海的原因,民間船隻需要量減少了不少。至於官府的船隻。

官府在南京有龍江造船廠,可以說是整個大明第一,不,甚至天下第一造船廠。在地方上,各衛所也都有造船記錄的。畢竟,真要說起來,這造船也不是什麼高科技。

當然了。造那種幾十丈的寶船或許是的。但是民間一般不搞那麼大的排場。

何夕說道:“老人家,我這來了,還沒有看見你們的造船的地方?能不能先我等開開眼吧。”

這位許老丈說道;“那是自然,少爺跟 我來。”

隨即老人家帶著何夕一行人沿著海岸線走了幾圈,忽然見青山凹陷進去好大一片,兩側山勢環保。中間有一個靜謐的海灣。海灣上鋪滿了細沙。看上去美麗異常。

是一個度假的好去處。

只是海灘之上,十幾艘大大小小船隻,或倒扣,或支在架子上,很多人正在趕工。而在一旁,空著好幾道水槽。何夕想來,不是別的,就是船塢。

只是,許家造的船,都不大。不,可以說很小了。

大多數都是漁船。

何夕問道:“老人家,你們許家生意不怎麼好啊?”

許老丈嘆息一聲,說道:“日子也就這樣。跑商的人少了。要船的也就少了。說實話,大人來的也是時候,等我們這些老不死的人都不在了。村裡的年輕人,估計也只會造漁船了。”

何夕聽了,微微皺眉。

在何夕看來,這是一個問題。

雖然,在何夕看來,這種家庭作坊一般的造船廠,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在手工藝範圍之內,以家族村落為核心組織方式,才是這個時代的常態。很多產業都是這樣的。

這種模式落後不落後,也不好說。畢竟,即便到了後世,很多溫州商人的組織模式,也與這種模式相差不大。

一個村落都在一個行業,在內分工,打通一條產業鏈。或者說分散在各地,都做同樣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何夕也知道,朱元璋對造船業,對航海業,傷害很大的。

如果說朱元璋有意傷害,卻也不對。但是朱元璋從骨子裡是一個農民。作為一個農民。他天生討厭風險。所以他喜歡天下人都在陸上種地,再加上,朱元璋的敵人,張士誠,方國珍,都是有強大的海上力量。

他更是要加以限制。

故而,大明官府造船業是一回事。但是大明民間造船業在洪武年間,對比元代,甚至有不進反退的趨勢。這也是很正常的。

何夕心中暗道:“不行。而今的民間造船業,也不能繼續衰落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