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北疆課題,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四章 北疆課題
何夕很煩惱。
煩惱於明鑑堂的教學進度。
何夕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實在低估了他這批學生的水平。
這裡有兩個低估,首先低估的是以練子寧,黃子澄,丁顯為首的正常國子監生的水平。
何夕不是沒有見過天才。但是而今不得不承認,這些人放在後世,也是絕對的學霸級別。學習能力是打滿那種。青史留名的人物,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之處。
這批學生很快就掌握了何夕教授的東西,歸納法,演繹法,資料統計,訓詁,考據,調查分析。科學實驗,等等。種種研究辦法。
當然了,這也是何夕在這方面的確並不是強項。
甚至二十四史。不,而今是二十三史,何夕都沒有怎麼讀過,而他下面的學生之中,就有將前四史給讀通的人。
什麼叫做讀通。
古人因為書籍稀少,所以對拿到手的書籍分外愛惜。他們讀書的時候,是反覆地讀,甚至將很多篇章都給背誦下來了。對裡面人物掌握,信手拈來,只要提到這些書裡面的內容,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才能算通。
何夕他連讀過一遍都沒有。
真講解具體歷史問題,很容易翻車的。
所以,他講授的更多是治學的辦法。概念性的東西,但是概念性的東西,很容易講完的。
甚至數學上也是如此。
大明數學是中國數學的低谷期,奈何中國古代數學的弟子太厚了。這些學子的數學底子都不錯。再加上在社會學之中所需要的數學底子本來就不高。很快就學得差不多了。
何夕面臨沒有什麼可教的地步。
倒不是說,他電腦手機之中,真沒有他們可以學習的。但這要面臨一個轉化的過程。
何夕很清楚,自己電腦手機之中的東西,是不能直接傳授給這些人。何夕需要自己先整明白了。然後對這些學問進行解構,挑選能被這個時代所接受的。或以一個獨立的體系,或者以某種古代學問的補充。教授給這些人。
而何夕雖然不妄自菲薄。但何夕的學習速度也是有限的。
他是滿足不了,這些學生如飢似渴地學習速度的。
另外一個低估,是低估了勳貴子弟的底子與學習態度。
以李景隆為首的勳貴子弟,也就李景隆不錯。其他的都是一群好勇鬥狠的爛泥。
其實李景隆本身也是平平,但是他的平平,放在這一群人中,那就是鶴立雞群了。
何夕有些明白,為什麼建文帝會讓李景隆與燕王對陣了。蓋因,明初的大明武將,都是出自勳貴體系的,也就是說,建文帝如果沒有魄力的話,他只能在將一代,將二代,將三代這個圈子裡面選人。
而因為大量勳貴被朱元璋幹掉,同時幹掉的是,他這一系的子孫。大明朝廷嫡系武將之中,最大三根支柱,魏國公系,曹國公系,最多算是黔國公系,也就是徐家,李家,沐家。
因為徐達的女兒是燕王妃,徐家不能被重用。沐家遠在西南,而沐英也不在了。沐春是什麼樣的人,建文帝也不知道,那麼曹國公李景隆,看上去人五人六的。似乎就成為唯一的選擇。
面對如此大的差距。何夕只能將明鑑堂分成兩個班。一個是原本國子監生的班,一個是以勳貴子弟加上何夕的弟子葛天工的班,這裡根本就是在補課。
不管怎麼樣,前者是麻煩,後者也是麻煩。
何夕心中暗道:“不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想一個辦法。”
於是,何夕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了。
他將劉崧,蘇伯衡,程汝器,姚廣孝給叫到一起,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