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經史,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章 經史
彝倫堂很大。
作為國子監的正堂。自有規格。
是傳統的樑柱結構,面闊七間。六百多平,彝倫堂前面,有一個青石鋪就的小廣場。號稱靈臺。有一個石日晷。是國子監日常上大課,或者搞什麼活動常用的建築。
今日好像尋常一般。只是對何夕卻是不一樣的。
如果在此之前,何夕所要面對的僅僅是朱元璋。而今他要面對已經是這個世界了。
宋訥面無表情地將何夕引到彝倫堂前,忽然落後了兩步,說道;“請。”
宋訥並不是第一次請大儒來這裡講學了。因為朱元璋對國子監很重視。故而宋訥有時間就登門拜訪,請一些大儒,比如宋濂,來這裡講學。宋訥並不覺得何夕能講出來什麼門道。
他這個動作,更多是對任何一個來這裡講學學者的敬意,而不是何夕的。
何夕點點頭。走進彝倫堂。
堂下國子監的學子已經坐好了。
宋訥教學嚴厲。故而,這些監生在公開場合,都是非常聽話的。聽話的根本不想試試二十歲上下的人。這些監生,固然有年紀小。大抵才十幾歲,也有年紀大的。都二十快三十歲了。
這還是國子監對大齡監生有限制。
否則,這裡還有更多大齡監生。
畢竟,這裡的學生與後世學生本質上不同。更類似後備官員。
平日,宋訥還會說兩句,介紹一下來者是誰?有什麼成就。但是而今宋訥直是徑直坐在講臺下面一側學官的位置上,國子監幾十個學官都在這裡等候了。
宋訥坐下來之後,一時間彝倫堂之中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說話。
何夕心中暗道:“無妨,不就是一堂課嗎?不就是幾十個人吧。下面一個個都是大白菜,大蘿蔔。”何夕很快就穩定心神了。何夕說道;“諸位同學,我是何夕,何挽之。臨江仙是我寫的。大家都聽過吧。也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
下面寂靜著好像白菜蘿蔔。
不過,這些白菜蘿蔔看著何夕的眼神有一些靈動。
很顯然,臨江仙還是給他帶來一些名聲的。
但是在宋訥嚴厲管控之下,國子監生們,決計是不敢違反課堂紀律的。一個個連亂動都不敢,更不要說搭話了。
這讓何夕有些尷尬了。他心中暗道:“白菜蘿蔔,白菜蘿蔔。”說道:“我年紀尚輕,原不敢有誤各位高賢。唯獨在史學上,有所得,願意給大家分享一二。”
“何為史?竊以為六經皆史也。”
何夕鄭重地提出自己一大命題。
宋訥勃然變色。說道:“荒謬。”
何夕同時不假辭色,說道:“宋大人,要不你來講?”
宋訥渾身發抖,終於不再說話了。
何夕其實並不知道,為什麼宋訥有這麼大的反應。蓋因何夕對六經皆史,這個概念不理解。他只是從他印象之中翻出來這個詞彙。為他下面講學做出鋪墊而已。
但是他並不知道,這四個字,本身就是對理學的反動。
因為理學對於史學的態度是什麼?是先經後史,主張讀書人應該先讀經,用經義的觀點去看史學。甚至很多人說,讀史使人為史所壞。將史學歸於經學之下。
看似也重讀史,但是經學博大精深,先讀經學,就意味著不讀史學了。
明清讀書人很多,不知道秦皇漢武是何等人,未必不是有這種原因。
六經皆史也是消除了三皇五帝的特殊化。經學之中,三皇五帝都是遠超過秦皇漢武的帝王,是所有君王學習的聖王。他們之所以這樣說,所依賴的就是《尚書》等上古文獻。
六經皆史,就是將消除了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