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吃飯最大,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四章 吃飯最大

如果說服不了方孝孺,他這一場辯論有什麼作用,說服朱元璋?朱元璋是能說服的人嗎?他老人家凡是自由判斷。

至於太子。太子更是聽朱元璋的。

也就是說,而今他即便與方孝孺舌戰三百回合。也全部是無用之功。更重要的是,還有輸的可能。畢竟何夕縱然自信,也不敢與方孝孺相比,畢竟天下文壇盟主,宋濂之後,就是方孝孺了。

何夕可不覺得自己一定在言語上勝過他。

既然如此何必費口舌啊。

朱元璋說道:“方卿,秘書監的事情很多,你下去做事吧。”

方孝孺自然想留下來,但是朱元璋這樣說了,只能行禮說道:“臣告退。”

在方孝孺走後,朱元璋說道:“何夕,剛剛做得不錯,你知道我最擔心什麼嗎?擔心你少年得志,為人有自傲,就猖狂自任,受不得委屈。如果這樣,你只能當一富貴閒人。在朝廷上,即便是朕也要受委屈。”

“今後,你能讓方孝孺一頭。讓俺放心不少。”

何夕說道:“父皇謬讚。兒臣是不敢當方大人之鋒,畢竟方大人是未來儒家大宗師。”

朱元璋說道:“好了,別說那些沒用的了。你現在可以說說,你的想法了。”

“是。”何夕說道:“兒臣的感想,也只有一點,那就是唯心與唯物。”

太子聽了有些迷茫。倒是朱元璋對這兩個詞很是熟悉。很感興趣,說道:“你說來聽聽。”

何夕說道:“兒臣之史學,乃是從千百之證據中,歸納,總結出一個道理來。然後反覆證明。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但這個結論也不是一直正確的。如果將來出來這個結論,所預料之外的事情,也要加以修訂。這個結論,暫時就是臣所言之道理。”

“而儒學,卻是先推出一個道理來,天下諸般事情,都要納入這個道理裡面。凡是不在這個道理之外,都是異端邪說,當鳴鼓而攻之,有很多不能解釋的東西,要麼視而不見,要詭辯之。”

“前者唯心,後者唯物。”

朱元璋哈哈一笑,說道:“如此說來,倒是有一點意思。朕想起一件舊事,那就是宋夫子在的時候,他給朕說,朕聖德參天,必有天瑞。必有天瑞。”

朱元璋沒有細說這個天瑞,想來以朱元璋之多疑與見多識廣。下面送上來的天瑞。倒是什麼,大抵是有所察覺的。

只是沒有拆穿而已。

宋濂自己一些遭遇,也有了原因。當然了,宋濂未必參與了某些祥瑞造假。但是宋濂這句聖德參天,必有天瑞,是從天人感應引申出來的。畢竟皇帝做得不好,有上天示警,皇帝做得好,那麼老天沒有一點表示。這裡理論,宋濂是完全相信的。朱元璋怎麼相信,宋濂沒有參與其中?

不過人已經不在了。朱元璋也不說了。他轉過頭問太子,說道:“太子,你覺得他們兩個人誰對?”

太子一時間也迷茫了。

真的迷茫。

太子能夠非常明確地感受到朱元璋的傾向性。但是他是真不明白。他說道:“父皇,何弟的意思,兒臣有些地方明白。儒家所言之道理,其實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他們常說君臣之義大於天,但是弒君之臣,不絕於史。忠君為上,但是私下也免不了蠅營狗苟之事。只是如果不以忠孝仁義治國。那該當如何是好?”

朱元璋說道:“太子,這個問題問得好。何夕,你怎麼看?”

何夕一時間也有一些迷茫。他似乎明白了歷史上的朱元璋為什麼臨終時候安排了一些儒臣為太孫大臣。原因很簡單,朱元璋從來不是儒門中人。他其實也覺得儒學虛偽。只是,指出一個學說的問題是很容易的。即便後世體系完備的科學。也有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