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重修元史之議,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朱元璋笑道:“你如果以為這一件事情,就已經結束了,那就太小看某些人了。”朱元璋隨即讓徐正將一疊奏疏拿過來。說道:“你看看。”
何夕接過來一看,這些奏疏全部是關於重修元史的奏疏。
何夕一一翻看。
有很多意見。
有覺得朝廷已經修過元史了。乃是宋濂主筆,各家名士參與。談不上盡善盡美。但如果而今朝廷出爾反爾,恐怕不好。
何夕覺得,這大概是原本修元史那幫人的徒子徒孫。宋濂豁達,方孝孺也算君子。對重修元史能看得開。但是並不是每一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即便他們能做到,他的子嗣弟子卻未必能放下來了。
不能眼睜睜看著何夕踩著他們上位。
還有一些支援重修元史。
但是並不支援何夕這樣大動干戈。覺得只要抽一些翰林,重新修訂便是了。
有一本奏疏,很有意思。支援何夕的意見。只是做出小小的修訂,認為,重修元史這一件事情,應該掛在翰林院門下。
這一本奏疏,真是過河拆橋,上樹抽梯之典範。來了一個移花接木,將何夕的提議全部笑納,但是何夕想要的東西,一樣也沒有。文人的腸子都轉了不知道多少個圈。
何夕一看,這奏疏是翰林院劉三吾所寫。
一下子明白了。這是給翰林院爭奪權力啊。
幾十封奏疏,何夕好一陣子才看完了。
朱元璋見狀,微微笑道:“有什麼想法?”
何夕說道:“有些不方便。”
朱元璋有些奇怪,說道:“怎麼不方便?”
何夕說道:“我們那個時候有報紙。將文章上報,就能廣而告之。而今這幾十封奏疏,我是不是要寫幾十封奏疏論戰?”
朱元璋哈哈一笑,說道:“報紙的事情,現在還不是時候,將來再說。不過,你說不方便的地方,朕給你一個方便。”
何夕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元璋說道:“朕好久沒有開經筵了。”
所謂開經筵,就是給皇帝上課。明中後形成了制度。但是朱元璋這裡一切都草創。也沒有具體的規矩。當年,宋濂剛剛到朱元璋身邊的時候。朱元璋是好好的上過一段時間課。
只是後來朱元璋事務繁忙,再加上看到一些他之前沒有想到的局面,對儒家也有了新的理解。漸漸地疏遠了。
經筵這一套,就不怎麼提。
何夕試探地問道:“陛下的意思是,開經筵?”
朱元璋說道:“不僅僅是開經筵,還是你主講。到時候,翰林院,禮部,很多人都會來,我給你搭臺子,不過,最後結果如何,就看你了。如果你成功了,自然沒有什麼。但是如果你失敗了------”
何夕說道:“兒臣明白輕重。”
朱元璋說道:“那好。你回去準備的。挑一個好時間。讓你們御前論戰。”
何夕深吸一口氣,內心之中苦笑:“一關又一關,一事又一事,一旦開頭,事情就會繼續下去。不過,”何夕內心之中,有一絲絲興奮。特別是之前在國子監一場講課,讓他成為大明新晉史學大家。如果這一次再次力壓群雄。拿大明朝廷之中,他的一席之地,就不可動搖了。
不過,這一次事關重大。朱元璋也有意預留一些時間給何夕,也是給那幫文臣。所以,這一場經筵的準備時間,是比較漫長的。
就在何夕精心準備經筵的時候。安慶公主已經到了常州。南京到常州並不需要多少時間,而天寧寺只要在常州府中,就不可能找不到,安慶公主心念皇后,行色匆匆。幾乎是馬不停蹄,等天寧寺的大和尚們要接公主鑾駕的時候,還是蒙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