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重修元史之議,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九章 重修元史之議

方孝孺說道:“有什麼事情,大可在朝廷上說,不必在此談。”

劉三吾說道:“即便在這裡,我們也是光明正大。我只問你,你難道不在乎宋老夫子的身後名。《元史》可是宋老夫子修的。”

方孝孺說道:“如果,你是來說這一件事情,就可以走了。老師身後之名,不是靠弄虛作假來維繫的。老師在的時候,也常常感嘆元史修得不靜,而今有人願意彌補,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劉三吾說道:“好吧,《元史》還是小事。但是陛下之心,卻是難以捉摸。”

是的,在劉三吾看來,何夕是小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朱元璋。

沒有朱元璋的支援,何夕一個小輩,縱然有些才華。但也無礙大局,說句不好聽的。自古以來天才太多。但是天才能不能見用,卻是另外一個問題。漢之賈誼,才華絕世,但也只能病死長沙。

朱元璋的態度變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劉三吾這才冒險來見方孝孺。就是因為方孝孺是天子近臣。在朱元璋身邊行走。最能窺探朱元璋的心意。

方孝孺根本沒有正面回答劉三吾,說道:“劉先生看過,何夕的講稿嗎?”

劉三吾說道:“略微看了看。”

方孝孺說道:“在我看來,何夕才華驚世,發前人所未發,寫前人所未寫。乃是開拓之才。只是年輕氣盛,自以為是。自絕於儒門之外。不過,他年紀大了也就好些了。根本不必擔憂。”

劉三吾微微皺眉,說道:“方希古, 你到底是什麼意思。何夕所有言行,哪裡有半點儒門弟子的樣子,滿口都是功利之心,不畏天命,不尊先賢。哪裡僅僅是年輕氣盛?”

方孝孺說道:“劉大人是何必啊?何夕如此後輩,應該好好扶持。難道我儒門數千年正統,會因為一人撼動。”

劉三吾不再說話,看著方孝孺,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我沒有想到,今日方希古是這個態度。”他仰頭看天,說道:“今日我算是白來,告辭。”

隨即劉三吾甩手就走了。

方孝孺品著妻子送上來的劣茶,說道:“劉大人的心思太急了。”

其實,方孝孺也知道,不是劉三吾的心思急。而是劉三吾不能理解,朱元璋對何夕的看重。他日日在朱元璋面前,雖然很多事情,他都不知道,但是舉手投足之間一些親密,方孝孺也是能看出來的。

特別是那一次何夕給了他一個軟釘子之後。

方孝孺更明白,何夕這個人不能硬壓。硬壓只會有反作用。那隻能用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將何夕的學說融入儒學之中。

正如方孝孺所言,儒門數千年正統。很難因為一個人撼動。特別是數千年來,諸子百家融入儒家之中,而今更是三教合一,佛教,道教,融入儒家之中,將來還有人引天主教,回回教入儒門之中。

既然有朱元璋的傾向,不能用行政力量誅少正卯。那就用另外的辦法,儒家有極致的包容性,在這一點上,方孝孺從來不覺得儒家會輸。最差的結果,不過是儒門之中又多了一派而已。

子學,經學,理學,氣學,心學,永嘉之學,已經太多了。不在乎再多。

當然了,方孝孺消極應付,並不代表,方孝孺什麼都不做了。其實方孝孺私下裡收集何夕所有學說。為的就是學透了,揉碎了。嫁接在儒家的體系之中。就好像其他各類學說一樣。

這也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

“不錯。”乾清宮之中,朱元璋召見何夕,誇獎道:“你算是明白其中三昧了。”

何夕說道:“兒臣有父皇點撥,如果再冥頑不靈,豈不是榆木腦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