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試探,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四章 試探
方孝孺點點頭,說道;“何大人所言極是。不知道何大人準備如何處理此事?”
何夕所言的前朝殷鑑,不是別的,就是“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聚集修黃河的幾十萬人,一聲高呼,就能讓江山變色。所以,任何不在官府控制下的聚眾之事,都要警惕。
這也是礦業在古代屢屢受到限制的原因。
數以萬計的壯年男丁,在官府夠不著的深山老林之中。一旦有事,這些人就能轉化為叛軍。且不說,很多礦山的規模是可以超過萬人的。單單說,即便有一萬人的叛軍,數量也相當不少。
歷史雖然有幾十萬,上百萬大軍,那也是傾國之戰的時候才會出現。一般來說,一省之中,能有數萬大軍就已經不錯了。一萬叛軍,裹挾百姓,瞬息之間,就能演變成數十萬大軍。
這是朝廷的隱患。
何夕說道;“寓管於徵,朝廷總是要對這些礦山進行管理,第一限制牌照,所以開礦的人家,都要申請牌照,是要連保的。一座礦山,或者一片礦區,必須有三家以上,第二,就是朝廷派人去礦山巡視,制定礦稅,不需要多高。畢竟,朝廷設立一套班子應對他們,總是要將這一條線的朝廷花費給收上來。”
所謂連保,其實就是要辦理礦山牌照的人,必須找幾戶人家一併擔保,這礦山一旦出了事情,這幾家都要被朝廷責罰。
其實,何夕並不是沒有想過,從礦業上徵收足夠的礦稅。這可不是萬曆皇帝的礦稅,萬曆皇帝的礦稅根本沒有一個正經的名目。是橫徵暴斂,而何夕是正經思考過從礦業上分一杯羹。
不過,何夕放棄了。
第一個原因,大明初建,百廢待興,礦業發展很是滯後。歷史上,大明礦業也是在正統之後,才蓬勃發展起來了。而今徵收也沒有多少。第二個原因,儒家士大夫們,對加稅,是非常非常敏感的。
他這一次,可不是與方孝孺鬧翻的。而是想辦法讓方孝孺贊同他。
自然不可能挑方孝孺敏感的地方,扎刺。
方孝孺說道:“何大人遠見卓識,非我能預料的。”
其實,方孝孺對何夕的想法,並不是很贊同的。因為在方孝孺眼中,在地方上生一事,雖有一事之利,但卻有十倍之弊留在地方上的。只是這一件事情,朱元璋已經同意了,方孝孺也不會說什麼。
同樣的問題。
方孝孺代表太子過來,是瞭解,是溝通。他也不是與何夕對抗的。
方孝孺是原則性,並不是死腦筋。該變通的時候,也能變通,否則宋訥死磕何夕的時候,方孝孺就該上了。
方孝孺也沒有糾纏這些,這僅僅是開胃菜。
方孝孺說道:“那煤鐵司專項考試又是什麼?”
兩人交談的時候,張度沉默得好像一塊石頭,只是藏在衣袖下的手指,一直在悄悄地點動,這是張度的一個習慣性的動作,在高速記憶一些內容的時候,就會有這個動作。
何夕說道;“也沒有什麼。煤鐵司最少要十幾個科。各級官員幾十人,加上吏員數百人,才能撐得起這個框架。臨時之間,招收這麼多人手,我也選出一個臨時的辦法。”
方孝孺說道:“還請何大人給我介紹一個臨時的辦法。”
不知道是不是何夕的錯覺,方孝孺在臨時這兩字上,加了重音。
何夕並不在意這一點,說道:“有品級的官員,由張大人與吏部商議。先搭一個架子,缺少的人員,再進行考試,擇優錄取。最優等的填補空缺。其次的作為在煤鐵司歷事。以備後來之用。”
最基本的東西,方孝孺也是知道。繼續問道:“怎麼考?考什麼?”
對於方孝孺來說,這次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