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試探,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正的關鍵。
何夕胸有成竹,說道:“考三門,經義,數學,專業。每門皆定為百分。其中有各種題目,填空,選擇,判斷,簡單,論述,作文,等題目。按照題目側重不一,分數也不一樣,最後合併在一起,算總分。”
方孝孺一聽,說道;“可是,你在明鑑堂考試所用的辦法?”
何夕說道:“正是。這是最好的辦法,能夠杜絕考官憑藉一己私念,左右考生成績。方大人你是知道,其實有時間考官無疑徇私,但是他們的判斷,就已經徇私了。”
方孝孺先是一愣,隨後默默點頭,承認何夕說得有道理。
明清科舉考試之前,有一個現象,一旦確定了考官是誰,考生們立即會搶這個考官的陳墨,也就是這位考官之前寫過的文章。為的就是尋常考官的偏好,在考試的時候,能夠投其所好。或者這位考官在評卷的時候,並無偏私之意,但是他本身的態度與觀點,就形成了偏私。
方孝孺已經見過了明鑑堂考試時候用的百分制。雖然依然覺得不大舒服,覺得花裡胡哨。但是挑不出錯來,但是其他的東西,可就不是這樣了。
方孝孺說道;“經義百分,有些少。算學乃是君子六藝之一,百分有些多,這也罷了。其中之專業又是什麼?”
何夕說道:“專業不是別的。每一個部門所需要的人員所必備的素質。比如煤鐵司,想在煤鐵司任職,不說別的,最少對與煤鐵冶金等事,有些瞭解才行。如果一點不瞭解,到了衙門,還要從頭學起,豈不是太耗費時間了。”
方孝孺皺眉,說道;“此等學問,非儒臣所宜。”
方孝孺這一句話,代表了相當一大批士大夫心聲,也是何夕學問很多不受歡迎的原因所在。
孟子云:“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一句話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南北朝時期,有了清流濁流之分,清流之輩,自然覺得自己是勞心者,具體事務應該是勞力者去做才對。
於是,即便朱溫將清流全部投入黃河之濁流中,也不能改變這種惡習。
北宋士大夫們,高談宏論非常厲害,但是一旦到了具體事件,就是此非待儒臣之道。而今也是一樣。方孝孺並不覺得,大明士大夫需要學習什麼專業知識,方孝孺覺得大明高官們,一部論語或許不可以治天下,但是一部論語加上孟子,中庸,等儒門十三經,就足以治天下了。還用得著,學這些下九流的東西。
何夕在聽見方孝孺這一句話的時候,之前對方孝孺的一切好感,全部不在了。
方孝孺個人品行再好,但也是在舊道德之上。與何夕根本是格格不入。雙方真的不是一路人。
何夕說道:“方大人,天下之間不單單需要儒臣,還需要治世之臣,諸如天下,河工,水利,造船,建城,修建長城,等等諸般大工,總是要有人做的。難不成,朝廷今後,就不做這些事情了?”
方孝孺沉默了一會兒,他其實一點也不服氣。在他看來,這些事情,只需一二儒臣提舉,令下面工匠,按照吩咐去做便是了。哪裡需要專門去學習,即便需要,臨時讀上幾本書,就足以應付。
哪裡說得那麼誇張。
只是方孝孺今日也不是來與何夕吵架的。畢竟不看僧面看佛面,何夕身後的大佛爺可是朱元璋。
不過,方孝孺內心深處也將專業這一項上,畫了一個圈, 內心之中深深記住了。口中卻說道;“何大人,說得有道理。是我想差了。只是這一次考試,僅僅是國子監生可以考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