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新章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六章 新章程
諸王在武英殿閉門商議了一整日。
其實也算不得一整日。
剛剛商議了一個時辰左右,很多王爺已經退出商議了。因為如蜀王才十三四歲,雖然聰慧,很多事情不能理解。如魯王,年紀不小了。但是荒唐走板,蜀王尚且能成為一個很好聽眾。但是魯王就不行了。他根本坐不住。
真正留下來的,是太子,秦王,晉王,燕王,齊王,潭王,楚王這些成年皇子。
幾個成年皇子雖然年少,但都是治國之才,又關係到自己的利益,更是錙銖必較,好在太子作為長兄,鎮得住場子,同時太子對兄弟們也不錯,並沒有要佔弟弟便宜的意思,反而給出很多的承諾。
即便如此,也商議了幾乎一整日才算是給出一個方案出來。
太子就帶著這方案來找朱元璋了。
朱元璋細細看來。
第一條,就是保證太子的利益,那就是大明傳統關內地區,不準分封。以及分封的親王,要麼今後轉移到關外的封地。或者回到京師,只領俸祿,不掌實權的富貴閒人。
這其實在保證太子的利益的同時,避免了朝廷與藩王之間的衝突。
其實,而今大明士大夫們,目光短淺。這些藩王都分封出去之後。估計他們也沒有心思去管這些藩王了。
第二條,就是藩國自主權。
如果第一條是保證太子的權力,那麼這一條就是保證藩王的權力。藩國內務都是自理的,朝廷不得干涉。一般來說,除非國中生亂,朝廷不能干涉。
至於什麼是國中生亂,下面是有細則的。被外敵滅國。有權臣篡位,或者子嗣互相殘殺等等。
第三條,朝廷與藩國之間的關係。
這一條就比較複雜了。藩國有朝貢的義務。而且朝廷的一切關係,在藩國都要承認。比如,一個人在大明是秀才,有秀才功名。那麼他去藩國,秀才功名藩國也承認。但是藩國的人才,如果想有秀才功名,必須來大明考試。等等。
而且在戰爭,外交等方面。藩國也接受朝廷指導,服從朝廷大局。
第四條。藩國之開闢。
這也是最重要的。所以親王都必須從軍,在軍中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之後,朝廷會動用人力物力,支援藩王出征。打下某地之後,會留藩王鎮守。鎮守數年,如果藩王能自給自足之後,則此地劃為藩國。如果不能自給自足。那麼朝廷會在這裡建設軍鎮。藩王的國土會受到限制,一旦要朝廷出並,必須給報酬。
當然了,如果朝廷在某種緊急情況下徵用藩王的軍隊,也不能是無償的。
第五條,就是現在各藩的處置。就是秦-晉燕齊等藩王在各地財產,估算轉移等細則。
總之,很是精細。
朱元璋耐著心思看完,說道:“太子,大明天下遲早是你的。這一份章程,你究竟怎麼看?”太子正要開口,卻被朱元璋打斷了,說道;“說實話。現在有我在,想改也容易,但一旦敲定了,將來你再想改,就要動刀兵了。”
太子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說道:“父皇,這是孩兒與弟弟商議出來的。孩兒自己沒有異議。”
這是太子的真心話。
太子的治國思想,是以儒家為主的。雖然何夕將擴張說得如此赤裸裸的。但是太子依然不覺大明朝廷需要那麼多的土地。國雖大好戰必亡,太子一直秉承著宋濂教授的東西,朱元璋為開國之君,他朱標要做守成之君。
守成之君模板是誰?漢文帝。
朱元璋建國立基,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做得太快太急。是有很多隱患的。他要做的是,鎮之以靜,讓時間將這些隱患消磨掉。
而不是去喋喋不休地發動戰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