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新章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可以的話,太子覺得自己登基之後,能給天下人帶來幾十年的太平日子,就心滿意足了。
他對這章程之中不滿意的,如果這個章程確定之後, 估計大明朝廷每一代都少不了打仗了。但是,他又不能拒絕自己弟弟的要求。藩王是朝廷之隱患,他又不願意與弟弟們刀兵相見。花些精力將弟弟分封在外面。
也不是不行。
再者丁顯當初的策論,太子也揣摩過,他雖然也不是太喜歡丁顯的為人,但是太子是贊同丁顯的論斷。在草原上,相當一段時間內,牧民服從於首領。朝廷不能管轄到牧民,只能管轄到牧民的首領,本質上,就是一個個小諸侯。
既然如此,那麼讓朱家子孫當這些諸侯,未必不可。
朱元璋說道:“你那些弟弟們覺得怎麼樣?”
太子說道:“弟弟們大多是贊同,否則這章程也不可能送到父皇這邊,不過,也有不贊同的。”
朱元璋說道:“誰?”
太子說道:“魯王。在細則之中,兒臣也講了,對於那些不想對開國稱藩的弟弟,他們會在京師安置王府。由國家供養。王爵是降次繼承的。等後世子孫,不能繼承王爵之後,也除了宗室之冊,與尋常百姓一樣。可以參加科舉。”說到這裡,太子微微一頓,說道:“說實話,兒臣還真想看到幾個宗室大臣的。畢竟與外人不同。”
這其實才是太子嚮往的制度,他覺得將來他的子孫,都走這一條路,畢竟開國這一條路,太難了。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個不好朝廷損失慘重,藩王自己也命喪疆場。
何必啊。
只是朱元璋並沒有完全理解太子的意思。
朱元璋更想要得兒子,能在外獨當一面的。而不是在家中做什麼大臣。他看到這個章程,心中暗道:“如此一來,就沒有什麼靖難之戰了。其他人不知道,老四定然在外建國立基。”
說到底,手心手背都是肉。他知道靖難之役的時候,未嘗沒有對朱棣很是不滿。但是再不滿,也是兒子,虎毒不食子。總不能因為莫須有的事情,將老四給殺了吧。
有了這個章程,朱棣即便想留在國內,朱元璋也是不允許的。定然要將老四打發得遠遠,自己去折騰他的燕國吧。
不過,朱元璋聽太子說到魯王,眉頭一挑,說道:“魯王想做什麼?”
太子說道:“他不想在國外分藩,也不想在京師。在國外分藩不安全。在京師,您管得嚴,他想要一切如舊。”
太子對魯王也是有意見的。而且不是天兩天了。
太子也是好脾氣。但是魯王實在是不像話,對下人毒辣無比。對任何人也沒有禮貌,對他們這些哥哥尚且如此。仗著自己是皇子,不知道得罪了多少大臣。
何夕當初的事情,僅僅是魯王小小惡行之中一個而已。
如果魯王不是朱元璋的兒子,他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何夕還好,真以為那些身經百戰的將軍,是吃素的。魯王不是朱元璋的兒子,根本沒有與這些精英在一起的可能。
朱元璋也對魯王煩惱之極,他冷哼一聲,說道;“太子,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作為長兄,不能如此放任他。必須好好管教。否則就把他扔到宗人府中吧。讓他好好反省一下。”
宗人府之中自然有懲罰宗室的監獄,但是這麼多年都是形同虛設。畢竟大明宗室都是朱元璋的至親,誰去管啊?
這也是太子煩惱的地方。他即便在朱元璋面前告狀。這燙手山芋也是砸在自己手中。只是弟弟不是兒子,兒子怎麼打都行,弟弟處置輕了不管用,真要往死了揍,傳出去也不好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