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問計,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一章 問計
何夕不覺得姚廣孝說得完全正確。畢竟很多事情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姚廣孝的心思過於陰暗與功利。有些事情想得或許有極端。但是,何夕不能不將姚廣孝所言,作為原因之一來分析。
其實,歷史上也很奇怪。
那就是洪武年間的大臣們,都很少有奏疏流傳下來。特別是洪武前期,很多大臣,幾乎沒有提過。因為史料的缺失,讓洪武年間很多事情,成為一個研究的低谷。
明明洪武年間幾乎定了大明一朝的所有章程。但是研究洪武年間,要比大明之後任何年間的事情要難太多了。
何夕心中思緒翻騰,說道:“姚先生,你覺得這事情,該怎麼改,又該怎麼換?”
姚廣孝哈哈一笑,說道:“這可難倒我。姚某是謀士,是蘇秦張儀陳平之屬也,不是社稷之臣。給大人分析局勢,出主意。還是可以的。但是這種國家大事,卻是難有什麼見底,不過,大人不應該問我。應該問你自己啊。”
“我之所以自薦為大人之謀主,就是知道大人國士無雙,乃是社稷臣也。”
------
東宮之中。
太子說道;“宋師科舉之策不興,而陛下信何夕的。你覺得何夕之策,那方面打動了陛下。”
方孝孺沉吟片刻,說道:“臣以為,是務實。”
太子說道;“務實?”
方孝孺說道:“老師之策,考試之道,自從王安石之後,獨重策論。宋代科舉之策屢屢變動。老師因循元代科舉之策,加以改進而成,陛下不喜歡也很正常。不過,陛下似乎更喜歡分科取士。只是分科取士,如果能選出總攬朝政的大臣?”
在方孝孺看來,分科取士。這個想法是有很大問題的。科舉是為國舉賢。選出來的都應該朝廷重臣。不能將人圈在某科之中,唐代科舉有很多科目,最後獨重進士,不是沒有原因的。
太子說道:“這一點不用多想。父皇對科舉沒有死心就是好事。而今舉薦上來的人,都是什麼貨色。朝廷用人青黃不接。各種地方都缺少賢臣。不管什麼樣的科舉。都要比舉薦強。”
“你自己好好想想,明日去與何夕好好談談。記住,煤鐵司專項考試是一件小事,你完全聽何夕的就行。何夕到底想怎麼改革科舉,你卻要好好搞清楚,這才是大事。”
“記住了,不要主次顛倒。”
方孝孺說道:“臣明白。”
但是方孝孺口中這樣說,但是心中很不服氣。
方孝孺雖然知道何夕在很多方面都有獨特的才能。但是依然覺得科舉上面。還是他們儒臣更為精通。雖然在何夕想來,他搞出來的東西,已經不能算是科舉了。但是在方孝孺這裡並不是。
大抵方孝孺看來,所有經過考試當官的政策,都是科舉,無非是怎麼個玩法而已。
方孝孺心中暗道:“何夕,這一次也真正見識一下何挽之的厲害。”
------
何府。
何夕沉思了半日,決定開誠佈公。將自己對於未來公務員考試的所有想法,都說給姚廣孝聽。
包括不限於,官吏一體,分科考試,百分制,轉向招考。已經將自己的學說,成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加大自然科目,減少經義等等。一大堆想法。
甚至以假設的情況,將未來公務考試的一些想法,也說給了姚廣孝聽。
姚廣孝都驚呆了。
是的,姚廣孝說何夕是國士無雙,社稷臣。雖然有幾分真心,但是更多是拍馬屁。甚至不算是專門拍馬,與自己上司談話之間。恭維兩句而已。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何夕在科舉上,有這麼多的想法。
很多都是很新奇。但是細細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