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壓軸,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在唱雙簧。如此一來,這將他們這些儒臣置於何地?宋訥自覺入朝以來,盡心盡力,公而忘私。以報陛下知遇之恩,萬萬沒有想到,一遭見棄,以至於君臣之間,到了如此地步,他如何不恨啊。

如果朱元璋從來沒有注重過他,他還不至於如此。

但是在此之前,朱元璋其實很看重國子監的。對宋訥也很滿意,否則歷史上也不會讓宋訥執掌國子監十幾年。甚至宋訥死後,讓宋訥的兒子接著掌管。

正是因為之前知遇之恩如何重,而今見棄之恨,就如何深。

當然了,宋訥是不會,也不敢去恨朱元璋的。這也是儒生的特點,畢竟所有的儒生都是忠字當頭,不敢對皇帝有所怨懟。都衝著所謂的小人而來了。

他恨死何夕了。

以至於鮮血逆流而上。

宋訥本就年紀大了。此刻更是傷了元氣,好像一下子變得蒼老起來。

何夕並不在乎宋訥怎麼樣, 而是繼續說道:“以降水日照為分界線,就形成一道這樣的分界線。”何夕讓人再次推出來一面黑板。上面正是中國地形的簡圖。上面畫了一條線。何夕說道:“這就是四百毫米降雨分界線、也就是農耕與遊牧的分界線。在南可以種田,但是在北也不是絕對不可種田的。只是事半功倍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草原上不能種植莊稼的根本原因。”

太子心中有一個疑惑,暗道:“地圖的繪製從來是國家大事,更是耗時耗力的。絕非一人可以完成的。何夕拿出過很多張地圖了,這些地圖從哪裡來的。如果是朝廷繪製的我怎麼不知道,如果不是朝廷繪製的,何夕的老師大智禪師,難道是仙人不成?”

只是這樣的疑問,太子是萬萬不敢說出來的。不過太子另外一個疑問,卻可以問出來了。他先說道:“父皇,兒臣有疑問,想請教一下何秘書。”

朱元璋說道:“你說吧。”

太子說道:“何秘書,我看了你的圖,發現東北不在所謂的遊牧與農耕的分界線上,你的意思是,東北是可以大規模耕種的?”

何夕說道:“殿下聖明, 臣之前說過,水汽是從海上來的。而東北臨海,雖然在北方降雨不少,但是天氣極寒,冬季更是大雪封山數月。但是這並不妨礙這裡可以耕種,甚至可以說是沃土千里,或許遜色於中原,但不下於江南各省。雖然一年一熟,足以養民數百萬之多。更有陛下,聖明遠播,早早就推廣棉花,讓百姓可以禦寒。東北雖冷,但已經是可以開發之土地。而且是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其可以耕種,一旦有異族聚集,就能成為有文法之國,將為中國之患。”

“草原與東北,決計不可同日而語,雙方的氣候稟賦完全不一樣。東北可以漢制,草原則不可。”

有沒有文法,是古代中國衡量周圍異族的關鍵,沒有文法,就是一野蠻部落而已,不算什麼。如果有文法,威脅就大了,吐蕃,高句麗,西夏,那一個都是有文法的國家。

只是到了明朝這個觀點已經不太講了。因為歷史程序不一樣,大明周圍有文法的國家太多了。根本防禦不過來,也處理不過來。

“我兒問得好。”朱元璋說道。他此刻想起了女真人,想起了清朝。自然對何夕的暗示再明白不過了。說道:“這一點記下來,今後收復遼東,決計不能如草原一般治理。天下可以耕種的土地,都必須在朝廷管轄之下,不能流入異族之手。這一點爾等都要記住。”

朱元璋如此霸氣 的一句話,其實也是內心深處的改變。這一世,什麼十五不徵之國,絕對不會再出現了。但是對於域外不毛之地,朱元璋依然沒有什麼興趣。

這大概是老農民的本性, 只想要能耕種的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