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學問之思,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二章 學問之思
朱元璋對於蜀王的作業有多人幫忙,並不覺得有什麼。朱元璋培養孩子,都是衝著上位者培養的。對於上位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用人。所以,這份作業,如果是一個寫的。那是剽竊。如果是很多人參與其中,那是蜀王知道如何用人。
畢竟很多大部頭書的主編,也未必參與了多少工作。
朱元璋一邊看,一邊拍著身邊的椅子,說道:“坐著。”
“是。”蜀王說道。
朱元璋說道:“你這個作業,有一些讓我耳目一新,但是偏於當今。你說的幾條道路,朕都知道,倒是漢唐時期的古道,你沒有詳細說明,有些地名,還是從古書上抄來的吧?”
蜀王說道:“是孩兒並沒有核實。”
朱元璋說道:“做學問要紮紮實實的。這樣吧,我撥你一個錦衣衛百戶,讓他們去將你上面寫這些古道,一一勘查一遍,你這作業回去再改改。”
蜀王說道:“是。”
朱元璋將蜀王的作業遞給蜀王之後,一招手,讓站在朱元璋身後的何夕過來。何夕身體微微前傾。
朱元璋問道:“朕這個兒子,朕是知道的。雖然有學問,但是今日的表現,也是超過我的預料的。難道你真有點石成金之才,可以化愚鈍為聰明?”
其實蜀王很聰明的。在文學上也是有一定的成就。
只是他年紀太小了一點。在儒家教育之中,這個時候的蜀王應該在專研四書五經。而此刻蜀王卻弄出一份這樣的報告。雖然說,朱元璋知道,這裡面有很多別人幫忙,甚至蜀王在報告之中,也不避諱這一點,明確說明,什麼什麼是某府某人說的。那些話是某將領說的。但是不管怎麼說,蜀王能搞出來這一套讓朱元璋耳目一新的東西,讓他吃驚非常了。
何夕小聲說道:“非是臣有什麼點石成金之才。蜀王本來就聰慧非常。臣不過是略加指點而已,再者,臣的老師也曾經說過,史學是最不需要資質的學問,只要能下苦功,敢下苦功,一般都會有所成就,如果有人願意坐穿三十年的冷板凳,即便不是大家,也定然有一席之地。而真正的學問,是會讓人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明白。能夠提攜綱領,處理天下事務。而那種越學越不明就裡,如墜霧中,玄之又玄的東西,要麼是講學者是半桶水,他自己都不理解,要麼就是故作高深之論,其實大抵真的少,假的多。”
何夕雖然說話很小聲,但是此刻皇帝在座,沒有什麼人敢竊竊私語。所以,何夕小聲說話,卻也傳開了。
太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手中正看著蜀王作業。蜀王的作業對朱元璋來說並不算什麼。朱元璋策劃數次與殘元交戰,對於草原上何處可以通行大軍,他自己都瞭如指掌,不需要自己兒子的提醒。但是太子就不一樣了,在兵略上,太子是有弱項的。很多次對殘元的戰事,他僅僅是負責後勤,執行朱元璋的命令,對於為何如此進軍,其實並不是太瞭解的。也沒有多少人可以問。
畢竟太子不好與軍中大佬交往過深,太子深信的將領,沐英,藍玉都沒有在京師,朱元璋也不會讓他們在京師。想想就知道,這兩個人是太子未來的膀臂。將來太子即位回京即可。而今太子還是太子,這兩個人在外面積攢功績即可,回京做甚。
所以蜀王的作業,解開了太子很多迷惑。
此刻太子心中暗道:“父皇其實對佛道儒三家的學問,都是擇用有者用之,而今何夕的學問的確是有用之學,怪不得父皇傾向何夕。今後我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太子並不擔心何夕,也不擔心蜀王,他最擔心的不能抓住父皇的思路。
倒不是太子沒有主見,而是作為雄主之太子,他太明白一件事情,如果父皇思路不一樣,是什麼下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