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學問之思,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太子已經做了改弦易轍的想法。
其他人卻未必了。坐在不遠處宋訥咬牙切齒滿臉通紅。今日國子監借給明鑑堂來用,他已經很是憋屈了。還聽何夕這番陰陽怪氣的話。更是肺都氣炸了。
是的,何夕並不覺得自己陰陽怪氣的。畢竟,他說的是實話,也是心裡話。史學這一本學問,的確不需要什麼從聰明才智,更多是苦功夫。至於後面的話,也是何夕的心得體會。
但凡你學明白一件東西,就會覺得這東西,越來越簡單。而不是越來越複雜。
只是這些話在宋訥的耳朵之中,分明是在暗示理學。是的,理學有支離破碎之病,這話不是何夕說的,而是後世大儒的總結。就是理學看似,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具體在很多事情上,就有很多分離矛盾的地方。
這正印證了何夕剛剛說的那一句話,越學越複雜了。
但是如此場合,實在不是他發作的時間。
朱元璋點點頭,也沒有再說什麼,說道:“徐正,時間不早,叫學生上來吧。”
徐正答應一聲,很快練子寧就上來。
練子寧站在下首,先給皇帝與諸位大臣行禮。行禮過後,朗聲說道:“學生所講的是《六鎮始末與教訓》。”
練子寧一說,下面傳來一陣嗡嗡聲。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題目太偏了。
很多人連六鎮是什麼都不知道。畢竟南北朝的歷史在後世都不是重點。在這個時代,也沒有多少人研究。即便有人知道,也僅僅是讀書的時候看過而已,知道六鎮之亂,是北朝的關鍵事件,直接影響後世。北周,北齊,隋唐都受到六鎮之亂的影響。但也僅此而已。
更多的他們就不知道了。
練子寧依舊在侃侃而談了。
朱元璋先不聽練子寧講什麼,單單是這颱風,能在這麼多大臣將領,還有他面前,不怯場。已經不錯了。隨即又細細聽練子寧講六鎮之亂,不一樣就入神了。不再關注練子寧這個人,而關注練子寧講的東西。
朱元璋自然是知道六鎮之亂,但也沒有深究。只是此刻聽練子寧這一講,忽然覺得六鎮之亂,這個問題特別值得深入研究。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六鎮。
南北朝北魏的時候,北魏在漠南草原上建立起六個軍鎮用於抵禦柔然的進攻。這六個軍鎮即便上就是而今漠南地區,後世內蒙古面對外蒙一線。當然這裡的並不是太準確。僅僅是簡單說說。
原本北魏京師在平城,平城就是原本山西大同附近,但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政治中心難移。有利於整個北魏的漢化。但是六鎮士卒遠離了政治中心,所受到的重視,日益下降。因為種種原因,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六鎮大起義,北齊高家,北周宇文家,大隋楊家,大唐李家的祖先在這一場大亂之中,紛紛粉墨登場。甚至所謂的關隴世家也是在這場大亂中形成的。
朱元璋從六鎮之亂中首先想到的後來朱棣遷都之事。
無他,雖然朱元璋非常看重南京,但也知道,大明的軍事重心今後只能在北疆,而南京作為政治中心,遠離軍事重心,將來會不會有六鎮之亂重演的一天。
遷都北-京的想法,在朱元璋內心中緩緩遊蕩。
不過,練子寧所講的側重點不是這裡,而是六鎮後期,為什麼要作亂。北魏朝廷為了維持六鎮在草原上的存在,花了多少經費,而其中六鎮最底層計程車卒,又得到了多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