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車中之談,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六章 車中之談

這讓何夕怎麼回答?

何夕沉思片刻,說道:“陛下,我在六百年後,不過一學生而已,甚至比不上而今國子監的學生。最多算是州府的學生,對於朝廷最高層是怎麼運作的,我實在不知道,只是我常聽上面在遇見重大決策的時候,都會開一些諮詢會,座談會,會召見相關的學者諮詢。”

“相關學者?”這四個字引起朱元璋無限感慨。

因為在大明,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相關的學者。就那漠南的問題來說,朝野上下,沒有人可以給朱元璋這樣的分析。所謂的大儒們,將仁義忠孝,天命正統,倒是可以。文書工作也足以勝任。但是專業且綜合對一地進行分析,以供決策,這是做不來的。

即便翰林院之中的人,所謂士林種子,也是做不了這樣的事情的。或者他們不屑於做,這些瑣碎且辛苦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待儒臣之道了。

而且更讓朱元璋有些沮喪的是,別人或者以為何夕是真國士,而只有他知道,何夕是一個偽國士。他之所以有而今的地位,是從後世拿來的結果。

但是他更擔心的是,何夕能從後世拿來的智慧總就是有限的。

將來怎麼辦?

何夕說道:“陛下,臣其實也覺得,學而優則仕,固然不錯,但是如果學者僅僅是為了做官,就太市儈一點了。還應該有專門做學問的存在。這學問不僅僅是儒學。”

朱元璋說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只是來日方長。”

何夕來到大明有大半年了。朱元璋瞭解未來的思想也有大半年。但是朱元璋在國策上一直非常慎重,他看重何夕這一點,也僅僅是作為一個政治訊號而已。

在其他政事上,幾乎一切如舊。

並不是朱元璋沒有想動的意思,而是朱元璋越是想動,就越是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是急不得的。

朱元璋也不在這個話題上多聊,說道:“練子寧,黃子澄這兩個人,少年老成,又跟你學了一段時間,足夠用了。這兩個入秘書監,掛七品秘書郎。派往漠北,代朕巡視。你今日有很多事情沒有說出來吧?”

何夕一愣,說道:“陛下英明。”

朱元璋說道:“你沒有說出來的事情,就讓他們兩人去辦。”

何夕說道:“是。”他微微一頓,說道;“陛下,不是臣推辭,我也覺得練子寧與黃子澄是可造之才,但是他們畢竟在我這裡學習的時間太短,臣擔心 他們難以承擔大任。”

朱元璋說道:“俺知道,但是沒有人可以用。安定草原上朝廷大計。要完成這一件事情,是要很長時間。俺今生都未必能做完,所以時不我待。他兩個人也不是小孩子,都過了二十了。難道還不能託付大事嗎?”

“學得不夠,要在事上練,再者你不是他們的老師,有什麼事情,可以寫信來問你。”

何夕先是一喜,隨即又是不安地說道;“陛下,這不好吧。這豈不是結黨營私。”

朱元璋說道:“有什麼不好的,朝野上從來如此。朕不說,又不是不知道。你將來要做事,沒有膀臂怎麼行。就從他們兩個人開始吧。你們區區幾個小官,能結黨營什麼私啊。”

何夕說道:“臣謝陛下體諒。”

朱元璋說道:“還有兩件事情,下去就做,第一明鑑堂擴招,區區幾十個怎麼夠,最少一兩百人。可以從國子監招,也可以直接從下面省府招。第二,快些將你想講的東西,整理成教材。你不可能一直在這裡。明白嗎?”

何夕說道:“臣明白。臣也有一件事情,請陛下指示。”

“說。”朱元璋說道。

何夕說道:“臣想將今日學生所有作業集結成冊。”

朱元璋眉頭微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