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儒生心中的天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十八章 儒生心中的天下

即便在臨終之時,宋訥對朱元璋也沒有多少怨懟之情。反而更多是擔心,擔心朱元璋沒有了他這樣的忠臣,終究會誤入歧途。所以才想對何夕說一些心裡話。

此時此刻,宋訥也畢竟平靜客觀地評價何夕的一切了。

他承認何夕有才華,雖然稚嫩了一些,但是有朱元璋保駕護航。將來一定會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所以,才臨終之前,想要說服何夕,將何夕扳回正道。

何夕知道宋訥是激將法,但是此刻他也想聽聽宋訥想說什麼,於是又坐了回去。說道:“宋老先生請講。”

宋訥說道:“你的學問,內以名家之論,外以永嘉之學,重工匠之技,成一家之言。是治國之良策。然此策可用於一地,不可推行於天下。可用於征戰之時,不可用於太平之事。”

“非大明太平天下治國之策。”

何夕細細聽著,對宋訥的話有自己的解讀,所謂名家之論,大抵是邏輯論。因為邏輯論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家似乎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被宋訥認為何夕是基於名家之論的昇華。永嘉之學,永嘉之學是南宋一門學問。他與理學最大的分歧,就是永嘉之學,注重王霸之道,也就是重利,在利義之辯上,與理學不一樣。

“你知道天下有多大嗎?你知道各地民情有多少不同嗎?你知道一道命令,從京師傳到偏遠地方需要多少時間,你知道,這命令在中途要經過多少人之手,而到了地方上,還能不能執行?”

“你知道地方上有多少人欺上瞞下?有多少根本不在乎皇帝是誰?不在乎是那個朝代嗎?”

“秦法用於秦地,足以霸六國,一統天下,然用於天下,則分崩離析。其中原因,你沒有想過嗎?”

“你的學問,治國精細之處,歎為觀止。如果而今的大明僅僅數府之地,用你之策,爭霸天下,我絕對支援。但是而今用你的辦法治天下,天下大亂,指日可待。”

“不可能。”何夕冷笑一聲,說道:“你根本不懂我的做法。”

宋訥冷笑一聲,說道:“是的,你一直藏著掖著,我是不懂你學問的全貌。但是你在工部所做的事情,還有你說的那個生產力。幾乎都擺在我面前了。我能不知道你說的什麼?你的學說,大抵是讓朝廷推動所謂生產力發展。而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辦法,大抵是重工匠之技。讓工匠有學問,你還辦了什麼工理學院?不是嗎?”

何夕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了。

他從來不敢小瞧一個人。但是今日才知道小瞧宋訥了。

宋訥並不是第一流的大儒,第一流大儒都是能出入儒學之間,學問越深,越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而宋訥太板正,太方正,整個人繃得很緊。而今在臨死之前,反而放下得失之心,生死之憂,在境界上有所提升。

但是即便如此,宋訥也將何夕看得分明。

除卻何夕從後世帶來的一些成熟的科技解決方案之外,在主體思路上,與何夕的並無太大差距。

宋訥嘆息一聲說道:“自從漢代公羊學派以來,治理天下其實就幾個要點,第一,天下必定於一。其次,均平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三,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

“這三條,乃是綱常鐵律。不可動搖。做得好,乃是盛世。做不好,則是衰世。前元兵馬之利,天下無雙。但何以不足百年而亡天下,概以蒙古人治天下,以跟腳論之。無跟腳者,不能登朝廷。蒙古與勳親貴胄共天下,非與士大夫共天下也。”

“其實後兩者都是前者的延伸。”

“天下之大,橫有四海,縱有八方。地方不一,定天下於一,何其難也?天下六千萬之眾。讓陛下管到每一個人,朝廷擴充十倍也不行,唯有陛下在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