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徭役的影響,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章 徭役的影響
朱元璋聽了心中一動。
鐵變成白菜價的好處,朱元璋已經聽過很多了。他也很嚮往這一點。但是這要朱元璋現在搞出這麼多錢財,砸進去,朱元璋又不捨得。
因為鐵變得廉價這一件事情,並不能給大明朝廷帶來直接的好處。
而今大明消耗鐵的大戶,都是朝廷。對於百姓來說,鐵的消耗很少的。除非鐵價便宜到一定程度,代替了木材。 說到底一句話,重工業專案,很難第一時間給國計民生帶來變化,反而是帶來了負擔。
而今的情況就是。
朱元璋知道鐵變得廉價的好處,不過是支援朝廷其他方面的建設。但問題是,朝廷之間各部門是不收錢的。不能直接回籠建設經費。更不要說,維持建成以後的太平鐵廠,也是需要不少錢的。
朝廷的開支是支撐不起的。
其實,之前朝廷開支支撐不起的時候,朱元璋有一個手段,那就是發行寶鈔。
朱元璋剛剛發行寶鈔的時候,寶鈔與銅錢比,還在八九成。而今跌的太多了。但是好歹還有一個穩定的價格,市場上還有人使用。到了永樂年間,卻成了真正的廢紙。
朱元璋接受了一點現代金融的教育之後,這一年內,再也不敢發行寶鈔了。甚至在某些地方還稍稍回購了一些。
其實,朱元璋倒是想多回購寶鈔,將寶鈔的價格給拉上來,奈何到處需要花錢。朱元璋根本沒有額外的錢,可以用在這裡了。
朱元璋雖然覺得很不舒服,但還是嘆息一聲,說道;“何夕,不是朕不想支援,實在是朝廷支援不起來。你這個規劃,少了百萬兩是拿不下來的。”
“這樣吧。我從內庫之中撥出二十萬兩,且修著。你的工理學院不是剛剛開張嗎?且等人才吧。”
何夕說道:“陛下,工部之前不是說過,鐵礦不夠用了。既然都要買鐵礦,什麼地方買不是買。太平鐵廠一出,不是節約了朝廷開支嗎?”
朱元璋嘆息一聲,說道;“你不瞭解大明。你不知道,從下面徵收鐵礦,是不給錢的。”
何夕張目結舌說道:“不給錢?”
朱元璋說道:“朝廷需要鐵礦的時候,會令各地衛所,開採鐵礦,運輸京師,衛所的開支,是自給自足的。他們的開支,算是朝廷已經給過了。所以------”
何夕一時間轉不過來這個彎。
是的,如果按這裡來算,朝廷徵收各地鐵礦,是零成本。而何夕在這裡修建太平鐵廠,卻是成本極高。
但是在何夕想來,他這種集中化,聚集化的生產。生產效率,是大大提升的。既然生產效率提升了,那麼成本必然下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大明朝廷的核算之中。他這種辦法,比不上原始的辦法成本低。
這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
何夕心中閃過一道亮光。暗道;“明白了,在人力成本。”
是的人力成本。
在大明人力成本,幾乎不計入朝廷開支的。因為大明有一項賦稅叫做徭役。
徭役是虛的,也是實的。
說是虛的。這種賦稅並沒有什麼直觀的物品堆疊。你說徭役交上來的是什麼是糧食,還是銀子,都不是,是力氣。
但是在百姓那裡卻是實打實的東西。
因為,自己每出的一分力氣,他們自己是知道的。這一次在開礦的時候,其實不僅僅動用衛所,還徵用了當地的工匠。也是以徭役的形式體現出來的。
但是大明朝廷官員,並不是主要勞動者,他們對生產效率根本沒有感受。他們能感受到的僅僅是生產成品。如此一來,就有一個問題,封建王朝的官員們,對生產本身的任何事情,並沒有什麼感受。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