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九章 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

朱元璋聽李景隆這樣說,內心之中其實已經有了幾分瞭然,說道:“你父親讓你來做什麼?”

李景隆說道:“如果朝廷議論南洋出兵之事,將此本呈上。”

何夕心中咯噔一聲,他知道,他預料之外的事情出現了。

李文忠號稱儒將,乃是宋濂親手教導的弟子,與文人士大夫關係很密切。是開國將領之中,最具有文人氣質的人。而且李文忠作為朱元璋的外甥。功勳卓著,同時也與朱元璋沾親帶故。就地位上來說,馮勝的資格也未必高過李文忠。親厚更加不如。

李文忠的建議,在勳臣之中,更有影響力。

何夕一時間又急又氣又恨。

他不是沒有想過去勸說李文忠。但是曹國公是什麼樣子,何夕很清楚,雖然神志清晰,但是每日昏睡得時間長,清醒的時間短。也就是熬日子了。這個時候,何夕都不忍心打擾他。

其實何夕不是與李文忠沒有關係的。兩人的私交還是不錯的。如果何夕當面與李文忠解釋他的策略,未必不能說服李文忠。但是而今來的僅僅是一封奏疏,依然是定論。

他只能接受這個結果。只是他微微瞄了劉三吾一眼,心中暗道:“此人太過了。”

朱元璋淡然說道:“徐正你讀一下。”

徐正從李景隆手中接過奏疏,緩緩地讀了起來。李文忠的意思也很簡單,首先,朝廷大政不可輕易動搖,動兵於北,不覆滅殘元不能罷手,殘元永遠是大明之患。其次,南洋海貿雖然重要,但是不是沒有其他辦法安撫。而遠征爪哇是其中下下策。

將不可因怒為興師。南洋之事,應該鎮之以靜。

否則徵爪哇,恐有一場大敗。

云云。

朱元璋對這個內容並不吃驚。只是心中暗道:“文忠啊,文忠,你啊,只能說你啊。”不過,他也感覺到了李文忠真正到了生命盡頭了。

因為這一封奏疏之中,有很多的暮氣。

朱元璋印象之中的李文忠,其實並不缺乏勇氣的。甚至也做過很多旁人都覺得萬萬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人到了李文忠這個時間段。所思所想就與年輕的時候不一樣。

他知道他的人生要劃下句號。

對過去有反思,有未來更多的是擔憂。他擔憂朝廷沒有了自己,權力如何平衡。對外戰事,如何進行?會不會出問題?等等。

是的。地球離開了誰都會旋轉。但問題是哪個離開的人?心中又是怎麼想的?人總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與地位,特別是李文忠這個時間段。更是如此。

或許這也是一種自己心理安慰,一種心理上的紓解吧。

李文忠之所以有這一封奏疏,其實固然有人求到他面前。但是更多的是,他覺得出徵爪哇,怎麼看都不是靠譜的事情。反對這種冒險。但是如果李文忠還有平常心,他也不會上這樣的奏疏。無他,朱元璋是什麼樣的人?

李文忠對朱元璋的決斷,向來是有信心的。

但是臨死之前,或者說等死的時候,李文忠的心態並沒有一如既往地平穩。這也是人之常情,雖然是英雄豪傑,也是難免的。

不過,這給何夕一個大難題。

馮勝掀起來的優勢,被抵消了。

這也是英雄人物的影響力。

朱元璋說道:“諸位怎麼看?”

一時間,鴉雀無聲。連勳貴這麼邊都沒有人敢隨便發聲了。大佬們意見不合,下面人如何敢插嘴,是的,曹國公李文忠快不行了。但是他老人家一日沒有斷氣,一日都就可以殺人的。

誰敢衝在前面?

朱元璋看向太子,說道:“太子,你怎麼說?”

一瞬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