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何夕與太子,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一章 何夕與太子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何夕也知道自己離開南京,乃至於大明,已經是定局了。

事已如此,也只能隨遇而安。

何夕說道:“臣願意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朱元璋一錘定音,說道;“這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

午朝之中,爪哇的事情,固然是最重要的。但並不代表僅僅有這一件事情。商議完這一件事情,又商議了好幾件事情,才放人離開。有朱元璋的勤奮,才有了大明朝廷的高速運轉,幾乎並沒有政務積壓。

今日還算好,沒有什麼突發事件。不至於要增加一個晚朝。

何夕出了殿門,卻有一個小太監在這裡等候多時了。說道:“何大人,太子殿下有請。”

何夕心中明鏡似的。今日午朝上的事情,太子是要與何夕做一些溝通的。

時間一長,何夕與太子之間的關係有些微妙。

一方面,太子與何夕之間關係親密。特別是有安慶公主在其中調和,再加上朱雄英,時常在兩家走動。私人關係是很好的。

另外一方面,彼此雙方都感受到分歧。

一方面是感情上的。朱元璋對何夕的看重,讓太子有些不舒服。太子也看出來了。這何夕是朱元璋的重點培養物件。而以何夕的年齡,等何夕當政的時候,正好與太子上位的時間差不多。

兩人年紀相差不大,是一代人。

太子有時候會想,父皇是覺得我多不堪,才預先留下輔臣,而輔臣權力太大的話,我又置於何地?

另外一方面,也是政見上。

太子之所以眾望所歸。其實也代表著太子代表著這個時代最多人的期盼。這個期盼是什麼?是亂世經武,盛世修文。將大明朝廷從武人橫行的非正常狀態,轉換為文人士大夫的秉政的正常狀態,大家安享受太平就是了。

太子雖然對儒臣也不是信服,但是本質上,他也是討厭變數的。

無他,對太子來說,保證自己繼位才是最重要的。對他來說,什麼都按部就班地來。不要弄什麼么蛾子,是最好的。

而何夕就是最大的變數。

何夕出現這一些日子,太子已經總結了一個結論。凡是何夕所過之處,都是要做出或多或少的改變。雖然說,太子對於何夕對什麼事情都能挑出問題,並且向更好的方向改變的能力與眼光。表示很讚賞。

但是這些事情匯合在一起,就讓太子微微皺眉。覺得何夕太不穩重了。或者太驕傲了。似乎天下就你一個明白人。就不能安安分分,蕭規曹隨?

而何夕自己知道,他在朱元璋眼中的價值,就是變法。他可不敢有一絲懈怠,還真不能安安分分,蕭規曹隨。

最後,才是權力上的。

支援太子的人。有這麼幾撥人。武將之中,朱元璋的嫡系,徐達,湯和等老將。當然了這些老將一般不會發表意見。但是對大明襲統問題,還是希望歸於正統的。再有就是武將之中,年輕一輩,沐英,藍玉等。這些人要麼是因為馬皇后,要麼是太子自己的姻親。

不過,武勳方面也就這樣了。

因為武勳這邊是朱元璋的基本盤。只要朱元璋不死,這方面不可能讓太子接手的。

然後,就是儒臣了。

甚至可以說,如果天下有一個萬一之時,真正願意為太子拼死的,也就是這些儒臣了。

為什麼?因為太子代表正統,正統在儒臣這裡幾乎是信仰。他們並不是為了太子朱標這個人,而是太子繼承這個制度。為了這個制度,很多人寧肯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其實,歷史上朱元璋在太子死後。就猶豫過,是傳子,還是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