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何夕與太子,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
就是以劉三吾一副死諫勁頭,讓朱元璋改變了想法,從太子的兒子裡選太孫。
就印證了太子的想法。
而何夕最大的敵人是誰?
始終是這些儒臣。
因為何夕要改變世界,要變法,需要對世界最根本的解釋權。這個解釋權在儒臣手裡。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但是名正言順,這其中邏輯是誰的?其實很多時候,一件事情,正地說也對,反著說也對。角度不同,詮釋的方向不同,都是可以的。社會學是沒有絕對真理的。
但是變法卻需要一個讓人信服的理論。用以凝聚人心。
太子不討厭何夕,但是太子最大支持者,卻對何夕水火不容。太子的處境就很尷尬了。
其實,今日劉三吾出來給何夕一下,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朱元璋就準了。
何夕此刻才慢慢反應過來。其實,這未必沒有太子的原因。
朱元璋固然要讓何夕變法。但也從來沒有想過動搖太子之位。將何夕扔到外面,也有不想激化雙方矛盾的意思。
何夕心中暗歎。他其實不想與太子鬧翻的。因為,就太子為人來說,的確是一個好長兄。對何夕也很照顧。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江湖最開的原意就是指官場,指的是宦海沉浮。後來才引申到其他地方。
從文華殿到東宮,距離並不是太遠的。
太子並沒有在正式場合見何夕。而是在後花園一個,涼亭之中。
何夕見了太子,就要行禮。被太子攔住了。說道:“今日,只說家事,不用說這些虛禮?安慶如何?”
何夕說道:“謝太子大兄關心,安慶一切安好。母子平安。”
太子說道:“孩子取名字嗎?”
何夕心中一愣,暗道這一段時間忙糊塗了。居然忘記了這麼重要的事情。說道:“還沒有。”
太子有些高興,說道:“哦。那讓孤取一個吧。”
這個時候,何夕豈能有什麼異議。說道:“犬子有太子大兄賜名,不勝榮幸之至。”
太子也很高興,他慢慢沉思。似乎想到了什麼。隨即又搖搖頭,覺得不妥當。一時間,很難決斷。好一陣子,才說道:“就叫遠思吧。何弟,智謀深遠,目及千百年之後,我希望我這個外甥能如你一樣,而韓退之,有言:必望審察而遠思之。也是君子行事之法。你覺得如何?”
何夕心中暗道:“還好不叫遠道。我豈不是要找一個叫綿綿的兒媳婦才行。綿綿思遠道嗎。兒子啊兒子,將來你的名字不好,可不要怨我啊?”何夕心中嘀咕,面上卻說道:“好名字,好名字。”
太子嘆息一聲,說道:“何弟今日朝廷上的事情,我也是無奈。不過,有一點,我與父皇看法一樣,你在朝廷之上,幾乎寸步難行。唯獨在外能建功立業。放心,你還年輕,在外面好好歷練幾年,我一定會將你調回來了。畢竟,你是父皇要留給我的人。”
何夕說道:“臣明白。我年少輕狂,在京師,伏低做小,不是我的本性。在地方可以大展拳腳, 正合我心意。以我的本意,不經歷州郡,無以登臺閣,這才是朝廷用人正理。”
“好。”太子說道:“我等著你登臺閣的那一天。”
臺閣就是唐宋丞相所在,太子這是向何夕承諾,他期待何夕當丞相的那一天。
似乎雙方的一切都回到了當初和諧地步。太子又與何夕說了一些閒話。比如朱雄英的事情,都是家長裡短的事情。等談的差不多了。太子才讓何夕告辭。
何夕出了東宮,回想自己與太子說的每一句話,一時間總覺得有一些地方有些不對勁的事情。至於哪裡,一時間想不明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