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木料與大米,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東北打一場持久戰。

當然了,何夕賣命的給遼東籌備糧食,還有一個原因。納哈出或許好打的。但是不要忘記了,朱元璋要打的不僅僅是納哈出,還有女真人,而且是犁庭掃穴,寸草不留那種。

這也需要糧食的。

總之,在遼東屯糧總是沒有錯誤的。

何夕說道;“我這一次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強海運,正確多為遼東運糧食,最少要在遼東有一百萬石存糧,甚至更多,越多越好。而官方運糧,是有限度的。朝廷不可能增加太多海船。我必須另想辦法。”

何夕說到這裡,看向葉旺。

葉旺緊皺眉頭,似乎沒有反應過來。或者是在揣度,何夕的另想辦法的辦法是什麼?

何夕只能自己接著說,他說道:“那就是開闢民間運糧。”

葉旺說道:“民間運糧食?他們為什麼要運?開中法嗎?”

開中法,就是朝廷鼓勵百姓向邊疆運糧食政策,也就是將糧食運到邊疆,邊疆將領給予鹽引,然後商人再用鹽引賣鹽,回家販賣。其實就是用鹽買糧食。

這就是明代的鹽稅為什麼不高的原因。因為開中法其實已經預支了鹽稅。當然了,還有明朝皇帝沒有宋朝皇帝狠心。除卻特殊情況,宋朝的鹽價是明朝的十幾倍乃至於更多。

不管將來的開中法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現在的開中法執行尚算良好。但是何夕對開中法還是有想法的。

開中法本質上就是朝廷用鹽利支付糧食費用。而且手續繁瑣。以官府的脾氣,多一道手續,就多一些弊病。最好的辦法是以商業手段來解決。

何夕說道:“在江南,合抱粗的可以做橫樑的大木,在十兩上下,越大越值錢。我想知道,砍一棵大木需要多少成本?”

葉旺沉吟片刻,說道:“駙馬或許不知道,其實進山伐木,是很辛苦的活。從挑選木頭開始,砍倒木頭,再從山中拖出來,即便不提深山野獸,單單說大木傾倒,一個不小心,就要了人命。”

“甚至在西南,有十人進山,五人回的說法。”

“即便在遼東,這樣大木要出山,也是很難的。”

何夕說道:“你既然知道西南伐木,那麼你知道放排嗎?只需在河流邊上,砍伐巨木放進水流之中,順勢而下,在下游平坦的地方收集即可。而我勘查遼東水流,有數道河流都是可以用這種辦法。”

“葉將軍以為不可嗎?”

葉旺說道:“可以是可以。只是僅僅是大木,就能讓民間運輸糧食來遼東?”

何夕說道:“我要定價,一根合抱的巨木只需一兩銀子,或者四石米。”

葉旺一愣,說道:“大人,這不大好吧。”

如此一來,一根大木從遼東到江南,就是十倍的價格了。而且葉旺之前說過,深山伐木,是很費力的。一兩一根大木,葉旺都要好好核算一下,會不會賠錢了。

何夕說道:“放心,不會永遠如此的。”

辦事情,總是要開業大酬賓。

只有瘋狂的利潤,才能刺激民間進行木糧貿易。但是這種貿易形成規模之後,定價權就在官方手中了,無他,整個遼東都是在軍管,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民間力量。

不用官方的力量用什麼。

更不要忘記何夕掀海潮,估計這個時候很多勳貴都在找船。造船業都在造大木,這就註定了,很長一段時間大木的價格都要往上漲。之前一個大木十兩,今後就不是這個價格了。

在沒有找到替代的材料之前,能夠造船的大木料,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