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各自東南西北流,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一章 各自東南西北流

於是戴原禮在何夕指導下的新醫學,也漸漸傳播開來。顯微鏡等工具,也有一些流傳出來了。

練子寧說道;“多謝老師。”

何夕說道;“你早來找我,說不定事情找解決了。”

練子寧說道;“弟子,總不能事事都麻煩老師。”

何夕沉吟片刻,嘆息一聲,說道:“我倒是想,讓你事事麻煩我,但是今後很可能不行了。你知道我而今想到一篇文章。你知道是那一篇嗎?”

練子寧說道;“還請老師賜教。”

何夕說道:“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練子寧一下陷入沉默之中了。

文化人說事,不用說得那麼明白。這短短一句話,就有何夕陽無限意味在其中。這一篇乃是韓愈文章之中名篇,說是韓愈的一個朋友,董生是有大才的。但是不得志於有司,去河北遊玩了,其實去投奔藩鎮勢力了。韓愈送行之餘,委婉地勸告,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依舊是大唐的正統已經在長安。他不應該去效忠藩鎮勢力 。

換到現在這個語境之中,就有很多意味了。

有責問。這個董生沒有後臺,所以不得志於有司,但是我對你不夠好嗎?你為什麼還要“遊”河北。

有勸告,藩王與藩鎮,其實有相通的地方,總就不是國家正統。國家正統在南京,你又不是沒有路子待在中原,你跟燕王做什麼?

有擔心,而今藩王好像很好,但是將來的事情,誰知道。藩王會不會變成藩鎮一樣,成為國家之患。

等等。

言不盡,而意無窮。就看練子寧怎麼品味了。

練子寧飽讀詩書,甚至在這方面,比何夕還強,不可能不懂何夕的意思。他低聲一嘆,說道;“老師,不是我有意投燕王。實在是,實在是-----”

燕王是很有手段的一個人。他既然認準了練子寧是能幫助他建國立邦的大才。自然發起瘋狂的追求。

比燕太子丹對荊軻的待遇,有增無減,比劉備對諸葛亮的恭敬,只多不少。燕王本身也是很有人人格魅力的。否則靖難之役中,也沒有那麼多人願意在不利的情況下,跟隨燕王出生入死。

練子寧哪裡抵擋得住這個樣的攻勢。

再加上,此刻的練子寧也在低谷之中,最後結果,自然是感動得熱淚盈眶。君臣知遇了。

不過,這些話練子寧卻不好給老師說,他話音一頓,說道:“老師的教誨,我時刻記在心中,人口與土地矛盾,也時時刻刻記在心上,在大寧,幾乎家家戶戶都生四五胎,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活下來的不過兩三胎而已。但是按照這個規模。不出一兩百年,中原就承受不住這個人口規模。到時候再解決就遲了。大明封國於外。是老師的治標之策。但是海外塞外都是蠻荒之地,想要在那裡立足,太難了。這樣的事情,總不能僅僅讓宗室去做。如此老師在國內也是會有怨言的。我願意以身作則,向天下人證明。老師提出這個的國策,為國而不為己。為公而不為私。”

“還請老師明鑑。”

練子寧這一番話,雖然是練子寧地想出來的遁詞。但也言之有理。

很多人是不會想十年之後的事情,更不要說想三十年後,五十年後,乃至於一百年後的事情。他們只知道,而今的海外,大部分地方都是荒蕪之地,毒蛇出沒,煙瘴橫行。塞外,更是苦寒之地,滴水成冰。

他們只知道,出去會受苦。受罪,至於其他的事情,他們才不會多想的。

何夕也明白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本來在朱元璋面前說得好好的。但是真到了真格的時候,何夕必須一個人一個人的解決。

練子寧願意投身於此,何夕也很欣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