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善後,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

至於不靠近邊境,也是擔心這裡面有些人逃走。或者勾引蒙古人入寇。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

歷史上,這些人就安插在河北地區。最後成為漢人。

何夕立即說道:“國公說得對,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北方哪裡有能養活這麼多人的糧食啊?”

馮勝心中一轉,暗道;“這也是一個問題。”

大明開戰之前,料敵從寬。但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收穫。一下子俘獲這麼多人丁。當時前線將領們想著,能俘獲五六萬人口,就足夠了。哪裡想到一下子多了十倍。

幾十萬張嘴不好安置。不過,馮勝隨即一想。立即知道何夕是什麼意思了。因為遼東而今就有足夠的糧食,而且春暖花開之時,遼東與江南的貿易繼續展開,也有足夠得多的糧食來安置這些人。

唯一的問題,大概是距離邊境不夠近吧。

不過,馮勝對何夕的能力,還是比較相信的。

相信何夕能處理好這一件事情的。

馮勝雖然知道何夕的用意了,但不準備直接說出來,他說道;“放心,北方的糧食也不是全部靠海運的。一部分還靠河運,更不要說魏國公在北平的時候,力行屯田,北平用兵之餘,也節省了幾十萬石糧食,足夠安置了。放心便是了。”

何夕明知道馮勝是有意為之,但也忍不住了,說道;“國公,何必捨近求遠,安排在遼東就行。我有信心能安置好他們。而且現在有一件事情,正好需要這些人來辦。也算是物盡其用。”

馮勝說道;“關於你怎麼守住這裡?”

何夕一愣,苦笑道:“國公目光如炬。”

馮勝說道;“別拍馬屁。直接說吧。”

何夕說道;“是。”隨即從城牆上指著下面。說道:“國公請看,下面碼頭就在城牆腳上。只要水路連通。這座城池就永遠不會線陷落,而今的韃子早就不知道怎麼打水戰了。”

馮勝本來想說,這裡哪裡有水師啊。

因為下面是松花江啊。松花江,是發源於長白山,一路先向西北流,然後繞一個大圈往東北流,匯入黑龍江之中出海。而遼東是遼河水系,兩邊是不相交的。

即便遼河上,有千萬艘船,也不能到松花江之中的。而用馬車,有人力抬到松花江裡的這些小船,即便是運糧都有問題。更不要說。作戰了。

只有沒有常識的人,才會有這個想法。

何夕是沒有常識的人嗎?馮勝知道,何夕不是。那麼這裡面必然有問題。馮勝心中一轉,說道;“你想挖一條運河了?”

是的。這是馮勝唯一的答案。

用幾十萬俘虜要做的事情。只有挖一條連通遼河與松花江運河了。

何夕說道;“國公英明。我正有此意。只要挖通遼河與松花江,遼東船隻直接進入松花江流域,國公今後要多少糧草就有多少糧草,要打多遠,就能打多遠,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馮勝怦然心動。

不說別的。東北地區即便水走向,他是知道的。大明的水師一進入松花江流域,面對沒有水師的殘元。直接掌控制河權,在東北這樣水道密佈的地方,就等於掌握一張交通網路。

雖然東北河道沒有經過修整,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那也比陸上,人扛馬馱得好太多了。

這一次征戰,何夕最大的功勞,就是糧食運到了前線。而何夕之所以能做到。不就是因為河運的。而且僅僅是用一些小船來運。一旦運河開通,大船直接進入遼河,今後這裡是誰的天下。還用說嗎?

以此為根基,追亡逐北,滅此朝食,還有困難嗎?

馮勝沉吟片刻,反覆思量,說道:“這運河能修通嗎?需要多少人力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