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馮勝的計劃,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一章 馮勝的計劃

原本,大軍準備從大寧出發,以騎兵為主,奔襲納哈出。

這個計劃很簡單,也算是中規中矩。不過,中規中矩並不算缺點。而今大明強,而韃子弱。中規中矩,就代表最少不會大敗。只要能打勝仗,不管什麼樣的作戰計劃,都是可行的。

只是馮勝一直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納哈出逃走怎麼辦?

這些年大明與韃子交戰從來是這樣的,並不擔心韃子死戰,而擔心韃子望風而逃。這就成了問題了。原本的作戰計劃,要訣在快 ,快到韃子反應不過來。來不及逃走。

畢竟,納哈出二十萬眾,可不都是士卒。有相當一部分老弱。讓他來不及整體轉移。

但是又有一個問題,納哈出放棄老弱,僅僅帶著精銳逃走怎麼辦?

沒有辦法。

只要納哈出死命要逃,這個計劃,就很成問題。

畢竟馮勝也沒有想到,他兵臨城下的時候,納哈出乾脆利落地投降了。畢竟大明這邊,知道蒙古內部分裂。也知道,元朝所謂皇帝大汗,已經不能控制各部了。但是具體情況,卻不知道。

完全不知道納哈出因為是木華黎的嫡系後代,在蒙古人之中有比較高的威望,又掌控幾十萬人馬。他已經威脅到黃金家族的存續。納哈出如果甘心放棄兵權,去元帝身邊當近臣,丞相,王爺。或許能化解這個危機。

但奈何納哈出能在元朝崩潰的情況下,帶領人聚集一方。還是有手腕與能力的。怎麼甘心將自己的生死,送到別人手中。

讓他如木華黎效忠成吉思汗一般,效忠而今的元主。簡直不可能。

自從元順帝逃到草原之上,元朝已經換了兩位皇帝,而今的這位元順帝的次子。接替兄長元朝自己人上諡號元昭宗的位置。

只是比起元昭宗,他差太多了。

元昭宗在大都的時候,就看不慣乃父的昏庸,手下一幫人,與元順帝打擂臺。只是元昭宗的所作所為,意在興復,卻因為他們父子之間的內戰,卻給了朱元璋時間與機會。

朱元璋那麼容易掃平 北方,也有他們父子內戰的關係。

不管怎麼說,元昭宗是能鎮得住場子,蒙古人自己上的諡號就說明了很多。雖然自從唐代以來,諡號多有阿諛之意,但是宣昭這樣的字眼,也不是順便用的。

這位連諡號都沒有元主,也就是成就藍玉大名捕魚兒之戰的戰利品,實在沒有多少存在感。

大抵納哈出自己盤算,他即便帶著殘兵敗卒去投奔元主,說不定被吞併了。甚至性命不保。即便保住了性命,跟隨元主,未來也沒有什麼指望,明人來勢洶洶,說不定,他過不了多久,還是會當俘虜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投降大明朝。

大明這邊還是比較講信用的。或許能保全自己與子孫性命。

只是大明派在草原上的細作。能獲取一些資訊,但這種高層之間的微妙關係,唯有到了一定地位,才能揣摩得到。不是一些細作能夠夠得著的。

所以,馮勝設計了許多計劃,都沒有萬全之策。讓先行一步截斷納哈出的後路。

而在遼東的情況,讓馮勝有了靈感,他準備兩路出擊,一重一輕,一快一慢。一前一後。

主要大軍屯在大寧,從大寧出擊。而另外派遣一路大軍,無須太多,只需三萬精騎,從遼東出發,躍進千里,截斷納哈出的後路。

大寧軍人多勢眾,牽制納哈出主力。要大張旗鼓,緩進。而從遼東出發的精騎,就要馬不下鞍,用最快的速度截斷韃子後路。

如果原來的計劃,遼東的問題壓力不大,只需提供一些糧草了。再有就是遼東軍出馬,打打下手就是。畢竟而今的遼東鎮在大明九邊,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