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軍令狀,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四章 軍令狀
軍人說話,乾脆利落。
馮勝也是如此。並沒有那麼彎彎繞繞。開門見山。馮勝就將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一時間,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了傅友德。
並不是說,其他人對馮勝的計劃沒有意見。或者說完全贊同。
只是開會的時候,也是要講上下尊卑的。所有人暢所欲言,即便在後世很多地方,也是做不到的。更不要說這個時代。傅友德在馮勝之下,權力最大。資歷最深,自然是傅友德先開口,其他人才能開口。
不過,真正反對馮勝的人,也不多。
馮勝畢竟是打老仗的,他制定出來的計劃,其實並沒有什麼大紕漏。
最少,何夕看過去,發現藍玉有一些心動。似乎對這個計劃動了心。
“國公。”傅友德果然開口,說道:“國公妙計,在下佩服。只是大寧遼東向北,全部是莽荒之地,絕無糧草可以就地徵收,一切都要隨軍攜帶。之前議定,二十萬大軍從大寧出發。其實,打阿哈出,不需要這麼多人。此人雖然號稱二十萬之眾,多為老弱,精兵不足十萬。且我大明兵強馬壯,甲堅兵利,五萬足以破之。其中十五萬,不過是負輜重,擔糧草而已。”
“阿哈出囤聚塞外久矣,其巢穴多處。且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並無定所。先前已經得知,阿哈出已經發現朝廷有討伐之意,其行蹤不定,肇州,金山,等數處,都有可能。”
“真正決定我們勝負,從來不是阿哈出。而是糧草,十五萬攜帶的糧草,足夠大軍在草原上活動三個月上下,出兵,圍殲,還師,已經很緊張了。國公,又要派另外一路,三萬精銳騎兵從遼東輕裝出塞,如此一來,他們能帶的乾糧不會超過十五日,那十五日之後怎麼辦?”
“末將愚見,不解國公深意,還請國公開釋。”
馮勝說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事乃三軍性命所繫,我豈能不在意。特別請了遼東巡撫,還說明遼東的情況。何大人,說說吧。”
何夕說道:“是。”
隨即何夕出列,當在所有人的面,將遼東的準備了出來。不厭繁瑣。
下面諸將聽得議論紛紛。
大明開國將領素質都還不錯,甚至很多就是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角色。比如馮勝。有些就是單純地猛將了。
一些人能聽得出來,何夕這樣做,有多難得。但是很多人都聽不明。
何夕說得差不多。老將王弼開口了。說道;“何駙馬,你說的,我聽不大明白。其實也不用太明白。我只說一句,此事關係重大,你敢立軍令狀嗎?”
“保證遼東,能在大軍出關一個月之內,將糧草運送到前線。甚至現在我們都不知道,這前線在什麼地方?”
王弼這樣一說。
下面很多將領也紛紛點頭。
他們不關心何夕將事情做到什麼地步,他們只關心一點,何夕能不能以遼東一地維持糧道。
傅友德說得很明白,阿哈出所在之地,而今不是一個大致範圍,就是在東北平原之上,長白山,大興安嶺以西。漠南漠北以東,方圓幾百裡的地方。但是具體在什麼地方,還要大軍出關,搜尋偵查才知道。
甚至很多人都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那就是強弱形勢如此之明顯。阿哈出只有不是腦袋被驢給踢了。就會想辦法遠離大明邊境,遠離大明騎兵的攻擊範圍。
所以,這糧道到底有多遠。誰也說不清楚。
而今北平,遼東,乃至大寧糧食都不缺乏。正是因為海運的原因,這三地都囤積了幾十萬石,甚至上百萬石的軍糧。但是從這些地方到前線,這一段路程,轉運太過困難了。
即便有再多的糧食,轉運不到前線,也等於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