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軍令狀,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馮勝原來的計劃,也與歷史的計劃差不多。就是糧食到前線最後這一程的問題不好解決。
何夕聽下面議論紛紛。何夕心中一緊,轉過頭看馮勝。馮勝面沉如水,好像沒有聽見一樣。
何夕心中一動,似乎察覺了馮勝幾分心思。
其實這一件事情,何夕向馮勝保證過。他心中也有腹稿了。回去之後,距離動兵還有一段時間,是可以做一些先期準備的。馮勝當時也表示了信任。但是此刻馮勝卻這樣的表情。
只能說,在馮勝看來,他其實也希望何夕立下這個軍令狀。
朱元璋的法度嚴謹,如果何夕在這一件事情上失了手。即便朱元璋再惋惜,也必須重重處置,即便不死,今後的政治前途,等同於無。或者能給別人噹噹幕僚,但是再也沒有登堂入室的資格了。
甚至朱元璋對法度的看重,很有可能揮淚斬馬謖。
而在馮勝的角度來看,也很說得通。
傅友德一眼就看出的關節所在,馮勝能看不出來。甚至馮勝的機會,就是因為何夕做得太好了,才萌生出來的。但是馮勝也擔心,這一件事情如果做不好。板子會打在他身上。
是以而今順水推舟。讓何夕立下軍令狀。真出了事情。他作為主帥,責任會輕一些。
何夕心中心思一轉,說道:“好。我願意立下軍令狀。”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何夕既然想做事情,必然要承受失敗的風險。不過風險大,功勞也大。這一件事,何夕是有八成的把握。也不怕承擔責任。
“好了。何至於此。”馮勝說道:“成敗在天,盡力而為,就行了。除卻這一件事情,還有誰有異議?”
馮勝需要何夕說出這一句話,為他的軍事行動做擔保。但是不需要何夕真立下軍令狀。畢竟如此重要的會議上,說出來的話,那是要記錄在案的,幾乎等同於寫了文書的。
但是馮勝也不能真讓何夕立下軍令狀。畢竟何夕不是尋常人。他是朱元璋的女婿。如果真出了什麼事情,豈不是逼著朱元璋殺了自己的愛婿?所以,這落於文字就不需要了。
真要出了什麼事情,朱元璋那邊也有迴旋的餘地。
這軍令狀就如同薛定諤的貓,處於立與不立之間。兩種選擇隨時可以切換,就看上面需要什麼了。
除卻這個問題之外,馮勝的計劃,還有一些小問題。下面將領們一一提出。馮勝也認真回答,有真知灼見的,也加以修訂,有反對意見,也能壓得下去。
其中傅忠準備起身說話,被傅友德看見了。暗中踹了一腳。
傅忠只能坐下來。
傅友德需要表明自己與馮勝的距離,同時雙方這種暗流,又不能影響到大戰。傅友德對這個作戰計劃,並不是太喜歡。有一點太複雜。或許是個人原因。
馮勝書香門第。兄長馮國用文武雙全。為文,作為朱元璋的謀士,在朱元璋眾多謀士之中,也算頂尖的幾個之一,為武,是攻陷金陵的統帥,可以說給朱元璋打下最重要的城池。
馮勝或許不及乃兄。但是而今是武將,身上文人氣質不少。而傅友德,先參加紅巾軍,作為一員小將,在中原亂戰之中,連續投奔了好幾個主公,最後因為陳友諒弒主,率部投奔朱元璋。
是真正從小卒殺上來的。在他看來,越是複雜的作戰計劃,越可能出問題。任人說得天花亂墜,到頭來,還是戰場上一刀一槍拼命。所以他喜歡那種簡單實用的計劃,甚至越簡單越好。
不過,他也看出來。這一戰,縱然失敗。也敗不到哪裡去。自然不願意讓兒子出頭。那時候,他與馮勝的矛盾就升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