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布儒,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想到這一點,何夕忽然渾身戰慄,他似乎看到了大明開拓南洋的最好方式。

那就是文武兩道一同下手。

儒學,是何夕最大的敵人,他鑽研了很長時間。對儒學很是瞭解。儒學之所以是何夕最大的敵人,不是儒學有多壞。而是儒學並不適應未來的工業時代。

儒學並沒有面向未來,而是站在過去。

但是並不代表儒學沒有一點價值了。開玩笑,看越南怎麼吊打占城,等一系列印-度教國家就知道了。就在提升國力,鞏固國王統治這方面,儒家的意識形態,是有天然的優勢。

何夕覺得最少要比回回教那一套要好。

既然印-度教在世界的浪潮之中,註定要落伍,何不讓儒家代替回回教成為東南亞,甚至印-度很多地方主流意識形態。

而只要達成這個目標,大明在南洋,甚至在印-度的擴張,那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支援儒家外傳,或許能起到調虎離山的作用。

無他,在這個時代,在很多人看來,除卻中國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一片黑暗的。唯有中國有文明之光。一般人不到絕境是不想離開中國的。而儒生們在大明活得其實也不錯。

願意來異國他鄉傳說學問的。大多都是儒家最忠誠的弟子。是那種為了儒家大義,蹈死不顧的人。

這些人也是何夕最難以處理的人。

畢竟殺了吧。這些人很難說是壞人。殺一兩個還好,大批殺人,豈不是焚書坑儒,影響太壞了。不殺,這些人是不肯善罷甘休的。讓他們在海外,對大明做出貢獻,也是給儒家做出貢獻。

等將來木以當舟了,他們也無力撼動大局了。

這也算是一舉兩得。

滿者伯夷畢竟不大。很快何夕就來到了,滿者伯夷的都城。隨即一個宏偉的讓人不能忽略的建築迎面而來,是宏偉的神廟群。一座座神廟龐大無比,各有特色,比起中原寶剎,也不遑多讓。

更有一種金碧輝煌的富豪之氣,卻不是中原佛寺能夠比的。

而武祿王的宮殿,就在這神廟之中,或者說,這裡的神廟本身就是宮殿的一部分。而國王是神的後裔,自然是要與神住在一起,類似日本人的現世神的概念差不多。

何夕走進大殿之中。武祿王坐在自己的黃金寶座之上。

何夕只是微微躬身,說道;“大明使臣拜見滿者伯夷國王。”

何夕說一句話,自然有身邊的通譯將話翻譯過去。下面的對話就省筆不提。

武祿王說道:“你見了我為什麼不跪?”

何夕說道:“吾乃天子之臣,大國之卿,小國之相,敵體而已。何須跪拜。”

武祿王不再說話了。

只是冷冷地看著何夕,似乎受到武祿王的影響。周圍的侍衛惡狠狠的目光都落在何夕身上,一瞬間,何夕似乎理解了什麼叫作千夫所指,不病自死。

目光如有實質一般。讓何夕喘不過氣來。

如果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何夕,面對這個陣仗。可能會被嚇倒。但是而今的何夕經歷過這麼多陣仗,論起威儀,大明朝廷之上的威儀,比這個還要強。

何夕也不是沒有見識過。

他雖然微微有些慌,但是堅信自己的判斷。而今是武祿王有求於大明,而不是相反。所以,他鎮定自若,似乎只有他自己站在這裡。忽略了這長時間令人窒息的沉默。

武祿王見狀,心中暗暗一嘆,暗道:“大明人才何其多?”

這麼多年,能在武祿王的震懾之下,不失態的人,武祿王見的不多。何夕是其中最鎮定的一個人。是那種好像真的沒有將整個滿者伯夷王朝放在眼裡。

武祿王本想看看大明使臣的成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