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京震動,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比不上朱棣的。如果朱棣與何夕一起在後世,接受教育,朱棣的成就或許在何夕之上。

不過,也不好說,真一切平等比較,朱棣定然沒有歷史上的成就。

只是父親看自己的孩子,總是與旁人不同。

本來朱元璋想說,何夕在後世受到的教育是他最寶貴的。只是這話不能說,只是含糊說老師。

徐達心中暗道:“何夕的老師,是何等天人,連宋學士等人也不及。”

宋學士是指宋濂,朱元璋建立大本堂。教授子弟,以宋濂為首的教師,等是全天下一等一的。幾乎是當時最好的教育班子了。而今徐達聽一人能勝過這麼多人,心中自然好奇。

只是,朱元璋不主動說,徐達是不會問的。

朱元璋說道:“南洋的捷報你也看,該說正事了,以你之見,南洋該怎麼辦是好?”

徐達沉吟片刻,說道:“陛下,說實話,如果我當時在南京,不決計不贊同下南洋。並不是,我對南洋沒有興趣。其實我家裡也在南洋生意上摻了一股,獲利不少。何夕說過一句話,大明之有南洋,就如同漢唐之有西域。再者,何夕上次的密奏我也看了,不錯,大明向南開拓,縱然一時投入太多,但是將來算總賬,總是賺的。因為能種莊稼,能養人的土地才是無價之寶。北方如果不是蒙古威脅邊境,那都不是人待的地方。大明國策,防北攻南,沒有一點問題。”

“但是,何夕做得太冒失了。”

“以堂堂正正之師,步步為營。天下何能當之?南洋諸國,所謂之強國,如安南,如爪哇,如暹羅,其實力,尚不及方國珍,明玉珍。大明尋機會,拜一上將,領三十萬之軍攻之,一二年定之,休息數年,復南下之,這樣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而今何夕去國懸遠,內隔安南,占城,暹羅,一旦有事,朝廷援軍數年不至都有可能。”

“一旦大敗,南洋之軍盡覆,再想南下,事情就難了。”

這也是徐達的指揮風格。

徐達年輕的時候,並不乏精彩絕倫的奇兵突擊。但是年紀越大,心思越是沉穩,水潑不進,滴水不漏。指揮大軍,看似平平,但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年輕的時候,徐達與王保保的對決,王保保先敗一路偏師,大軍直撲北平。當時軍中輜重皆在,而且北平空虛,所有人都想撤軍,唯有徐達不可,乃聚集騎兵,攻王保保的老巢太原。但是當時大明已有中原,大明丟得起北平。但是王保保僅有山西一地,萬萬不能丟太原。於是只能連夜回撤。而後徐達在太原城下,在太原守軍與王保保夾擊之下,劫了王保保的軍營,令王保保大敗而逃,幾乎僅以身免。隨即又破太原。

一系列操作,讓人知道什麼能人所不能為之。

而今徐達好像平庸,但是用兵定計老辣之極。幾乎沒有破綻可言。

當然,這也與大明的國力相符,以大明的國力,在當時說世界第二,沒有人敢說世界第一。對於大明本身,很多冒險是沒有必要的。反而容易被人抓住破綻。

何夕在爪哇的所作所為,讓外人覺得驚歎。但是在徐達看來,如果他是武祿王,有十八般手段,讓何夕死在爪哇。並反撲舊港。

不能因為別人國家小,就以為沒有人物了。

而且,徐達是贊同開拓南方的。但是他更知道,這裡面有太多的阻力了。所以,南洋開拓做好一切順利,否則一場大敗,縱然朱元璋有意,想要重新啟動,也必須是數年之後。

但是人生有多少個數年啊?

特別是徐達大病之後,對歲月有更深刻地認識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