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回何夕,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回何夕
徐達戎馬半生,活到而今,自己覺得都是賺的。回憶一路上走來,有太多驚險時刻。自己事後想來,自己當日不死,似乎有蒼天保佑。
而今更是不敢有半點僥倖之心。
他能活多久?朱元璋能活多久?已經滿朝開國功臣能活多久?
李文忠,常遇春那一個不比他年紀小,而今何在?
這些因素雖然不能是宣之於口,但是在考慮國家大計上,卻不能不考慮。就好像何夕這一次,如果武祿王能多幾年陽壽。不敢說何夕不能安定爪哇,但是恐怕不會有那麼容易了。
徐達如此之謹慎,不僅僅是以大明的體量,無須冒險。恐怕也是擔心國中生變,為大明決策留夠餘量。步步為營,即便朝廷之中出了什麼事情。也可以隨時叫停,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但是何夕這種搞法,卻未必了。
朱元璋未必感受到其中之深意,不過,他對徐達的想法還是贊同的,說道:“安南,王室不振,內有權臣。看似易定,但是自唐以來,安南就非中國之版圖。一戰而定,未必不能。只是,想要長治久安,恐怕不行啊。”
朱元璋這般說,是參考永樂年間南征交趾之戰。
張輔七個月打下交趾,但是之後四十多年,交趾就沒有穩定過。
徐達哈哈一笑,說道:“這就不是臣所能知道的。”
徐達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是很有分寸。長治久 安之策,並不是他一個武臣可以說的。
朱元璋說道;“不管怎麼說,孩子們在外面開啟局面。總不能讓他撤回來吧。朕丟不起這個人。”
徐達說道:“陛下,南洋局面大抵安定,不過,真要想知道南洋該怎麼走,陛下不應該問我。我沒有去過南洋,以南京觀南洋之事,不過是浮光掠影,難以深入其中。最好的辦法,還是問何夕自己。南洋戰略是何夕一手把控的。”
“以老臣之見,不若讓何夕回來吧。畢竟,何夕這一次的功勞,足夠封爵了。”
徐達這一句話,是順著朱元璋的意思說的。
徐達很清楚,何夕是朱元璋的眼睛珠子。朱元璋對何夕的厚愛,不會讓何夕一直待在偏遠之地。遲早要召回來的。徐達不過是順水推舟。同時,徐達也是有一些私心的。
雖然說徐達這個人,已經在名利上,甚至權勢上,幾乎沒有什麼追求了。在大明的權力場上,徐達是一個比較超然的存在。但是徐達再超然,他也是有立場的。
他是如假包換的勳臣之首。
他在一些事情上,也是要站在勳臣這邊的。何夕的所作所為都被徐達看在眼裡,特別是拉攏勳臣加入開海之中。給一部分勳臣帶來另外的一條出路。更不要說,何夕在南洋開闢了另外一個戰場。
徐達其實還是欣賞的。
朱元璋對大明未來的想法,徐達是能猜測出來的。朱元璋是沒有對外擴張的想法的。在洪武三年,就有所謂不徵之國,隔山限海。不足徵之類的想法。但是自從洪武十四年,何夕突然出現之後。
朱元璋之前說的話,似乎他自己忘記了。
更不要說,而今更是支援南洋戰略。一度讓徐達有些不認識朱元璋的感覺的。
不過,這種種徐達是高興的。他不是為自己而高興,畢竟人生到了徐達這個地步,已經很圓滿了。勳臣之首,皇帝的親家,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他是為勳貴整個團體高興。
因為徐達很清楚,如果按照之前的情況,在他們這一撥開國勳貴全部死了之後,大明必然被文官掌握。畢竟,只有戰爭才能真正選出合格的將領。更不要說,將領的一切威望,勳貴的權勢,都是來源於戰功。
大明對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