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好大喜功之風,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七章 好大喜功之風
“臣擔心的是,從此之後,各地多事。邊臣皆以邊功為要,各地戰事頻發,百姓剛剛享受幾年的太平日子,就不復存在。再者,而今勳臣本來就勢大。幾年前,陛下派何夕開海,以開海之力,分化一部分勳貴,這幾年才那麼安穩。只是如果邊將屢屢建功。太子何以自處?”
太子聽了,也有一些擔心。
太子雖然比儒生們英氣多了。並不覺得動兵有什麼。畢竟太子從小到大,這麼多年,經歷過戰事不在少數。早已習慣了。但是太子本身也不希望多打仗,倒不是太子怕打仗。而是太子掌握大明庶務。他太清楚大明的家底了。
寶鈔這幾年沒有發行過一次。正因為如此,寶鈔價格還有一些上升。但是已經一比一百多。也就說一張面額一貫的寶鈔,實際價值不過一百多個銅錢。
這固然是好事,但是大明財政壓力一直很大。還好有了海關稅負,還有皇室在海上的收益也不少。雖然是內庫的錢。但是朱元璋簡樸,宮中花費自有定數,並不多。剩餘的自然是用在朝廷大事上。
即便這樣,大明財政也少有結餘。
在太子看來,這種情況,簡直是如履薄冰。
他不討厭打仗,而是討厭任何花費太大的舉措。包括打仗。
不過,方孝孺最後一句話,卻讓太子心中一動。太子說道:“孤有什麼難以自處的?”
方孝孺說道;“唐隱太子何以輸給太宗皇帝?就是因軍功不如太宗。固然是隱太子軍事上的才華不如太宗。但是最其中關鍵一點,卻是太子不典兵。”
“而今大明已經有驕兵悍將之憂,陛下在,尚能制之,再加上這些驕兵悍將都是跟隨陛下打天下的老臣。等殿下登基的時候,不是身故,也就是垂老之軀。不足為太子憂,但是如果對外戰事不斷,新生的這些勳貴,殿下何以制之,如藍玉,如沐英,如何夕?”
太子微微一笑,說道:“先生過慮了。這三人,決計不會與孤作對?”
方孝孺說道:“時移勢遷,而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幾十年後,又是什麼樣子。還有,臣冒死以聞,自古以來,天子長壽者少,大臣長壽者多,今日之驕兵悍將。陛下鎮之,他日之驕兵悍將,殿下鎮之。令皇孫也罹殿下今日之憂。更不要說,殿下並不典兵,籠絡此等勳臣,不過是情義,姻親羈絆之。這種辦法真有用嗎?”
太子一愣。隨即沉默了。
他不想說他與沐英的情義有假,沐英是太子的大哥哥,太子很小的時候,就是沐英帶著太子。太子出生的時候,沐英十歲出頭,大孩子與小孩子一起玩,後來沐英出去打仗,每一次出去回來都要來看太子。
太子也很喜歡聽沐英說打仗的故事。
他也覺得自己與常家的羈絆,隨著前太子妃去世就結束了。兩者利益關係很親密。藍玉不會想失去自己這個靠山的。只是太子想到這裡,頓時覺得這方孝孺說得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藍玉可沒有沐英本分。在大事上,藍玉不敢亂來,但是對下面人囂張跋扈,驕兵悍將這個詞就是為藍玉所定做的。
將來藍玉真會忠心耿耿嗎?
太子也拿不準。不過他有信心壓得住藍玉。
至於何夕,就更令太子有些不安。
倒不是說何夕好或者壞,而是看不透,他每一次覺得自己能看透何夕了。但實際上,他都看錯了。每一次審視何夕這個人,都能從何夕身上發現一些新東西。
不知不覺之間,何夕已經改變了很多東西。
比如他手邊這一份官報樣刊。
說到底,太子與勳貴根本的矛盾,就在一點,那就是太子不典兵。
並不是說,朱元璋不讓太子染指兵權。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