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回何夕,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爭不停,勳貴的權勢才能長久。
何夕這一次雖然有些戰功。但真要說,夠不夠封爵,還有兩說。不過,徐達是鐵心將何夕抬舉到勳臣的序列之中了。
朱元璋心中一動,盤算起來將何夕放在勳貴之中,合適不合適。
一時間,朱元璋也難以判斷優劣。
朱元璋與徐達關係很高,是那種能託心腹的。但是朱元璋從內心深處,其實對整個勳貴集團不放心。他一直想讓文官掌權。只是開國功臣權勢之大,並不是很多沒有參與過開國之戰的文臣能比的。
僅僅是資歷就足夠壓死人了。
而今文臣僅僅是勳貴的助手。大明就是掌握在皇室與勳貴手中的。他們才是大明權力核心。
何夕加入其中,一段時間權勢或許能大增。但是這與朱元璋原本的計劃不符合。
如果何夕僅僅是一個文臣的話,朱元璋有十幾種辦法能鎮壓住何夕。何夕即便與一些將領有關係,也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但是何夕如果是勳臣,那麼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
其中利弊權衡在朱元璋的腦中轉了一個圈。朱元璋並沒有確定,說道:“封爵的事情,再說。不過,孩子也該回來了。對了,馮勝在北平,說前線準備得差不多了。想要今明兩年,就出兵東北。你怎麼看?”
徐達說道;“海運比我之前想象的要方便,我查了遼東糧食儲備,已經有一百多萬石了。足夠大軍在草原上戰鬥三個多月了。雖然時間緊了一下。但是,我們也不可能長期在草原上待著,三個月已經差不多了。今年秋,明年春季,足以動兵。以宋國公之能,即便不大勝,也不會大敗。”
“總是要打一場的。兵久不戰,也未必是好事。”
大明在草原上長久維持的難度,有能維持三個月的糧草已經不錯了。其中消耗最多的,不是人吃的,而是馬吃的,馬的胃口可比人大,而且要馬出大力,必須餵養精料。
以大明而今糧食產量,已經運輸能力,可以說糧草永遠不可能夠的。勉強能用就行。
朱元璋緩緩點點頭,說道:“也好。就明年吧。不要太著急。”
歷史上,朱元璋是在洪武二十年,才發動對元朝遼陽行省的進攻。那是因為徐達病死,朝中人事調整,再加上轉運糧食困難等各方面的因素,導致了進軍困難。
但是而今,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
徐達雖然因病不能在前線主持戰事了。但是回京坐鎮,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影響。宋國公馮勝,將自己女婿周王一家送往南洋,也讓朱元璋與馮勝之間的一些隔閡與擔心,消散了不少。
在馮勝出任之前,朱元璋多次召見,大有當初推心置腹的樣子。
馮勝在前線,朱元璋也不擔心,且不說歷史上馮勝就是一場大勝。即便沒有歷史上的事情,朱元璋對馮勝的判斷,與徐達相差不大。
那就是或許不會大勝,但決計不會大敗。
這就行了。而今大明與殘元的實力相差懸殊,對於大明來說,只要不大敗,就能打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更多。但是蒙古人可以勝無數次,但是無數次勝利之後,只能陷入絕望的深淵。
這就是國力的差距。
朱元璋心中暗道:“何夕回來之後,就讓他坐鎮遼東吧。雖然黃子澄做的很不錯。但是這些事情只有放在何夕手上,朕才放心。”
事情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之中。
讓何夕在遼東建功立業,這是何夕原本的計劃,也是朱元璋的計劃。不過被南洋的突發事件,耽擱了一年。而今看來,何夕處理得很好,比朱元璋想得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